中國央視主播柴靜所拍攝的霧霾調查報導影片《穹頂之下》,2月28日於中國各大影音網站上公開,短短1天內在各大平台的點閱率就超過3500萬次,成為近期中國網路社群的熱門話題,熱議程度之高,勢必讓危害中國空氣品質許久的霧霾現象,成為明天中國「兩會」中的討論焦點。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從事調查報導出身的柴靜,因為女兒被診斷出罹患良性腫瘤,讓她自覺霧霾問題影響她生活極深,因此決定自費1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400萬元)至中國、英國與美國各大汙染現場進行調查採訪,並製作出《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來探討霧霾的成因與解決之道。

《穹頂之下》影片在2月28日於中國各大影音網站上正式曝光,立刻在網路社群中引爆話題,上線1天的點閱率就突破3500萬人次,影片下方的留言討論數超過5萬則,傳播速度之快,更勝當年在中國爆紅的美國電視劇《紙牌屋》第2季開播時的點閱率(一周約2000萬次)。

《穹頂之下》引發全民關注空氣當中的PM2.5(細懸浮微粒)對人體的危害,也凸顯中國燃煤、燃油業者品質低劣、毫無有效管理等積弊已久的問題,由於適逢中國兩會即將於明天(3日)舉行,這部紀錄片也勢必將成為兩會中,中國各大官員的熱議話題之一。

中國環保部長陳吉寧1日表示,他已用簡訊向柴靜答謝,感謝她透過影片喚醒公眾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廣州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也表示,《穹頂之下》是一部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理性、社會關懷的真誠之作,深刻揭示出霧霾問題的原因和對策。

也有評論認為,《穹頂之下》在新媒體上曝光後引爆的連環效應,將可能是官媒和獨立媒體在影響力上的一次分水嶺,未來類似的調查報導,將更偏向於在社群媒體或網路影音平台上發表。

但《穹頂之下》的熱播,也引發不小的質疑聲浪。有人懷疑,影片公開的時間點刻意選在兩會之前,加上影片未受到官方刻意隱蔽,恐讓兩會順水推舟將焦點放在環保與霾害,忽略過去1年香港、新疆與西藏等地的異議人士,在爭取民主法治和自由上的努力。此外,也有評論質疑,柴靜在紀錄片中將霧霾的責任歸咎於企業和個人,卻沒有指出政府和制度上的責任。

本文所附影片為柴靜製作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