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23日行政院衝撞事件之後,反服貿學生與老中青社運再度結盟,26日晚間正式敲定成立9人決策小組,其中,社運代表佔4名、學生代表佔5名,過半以維持學運主導性;除了各社運團體先協助學生維持立法院周遭3個群眾場子外,也規劃330大型活動,讓太陽花學運再出發。

從18日反服貿學生與社運團體攻佔立法院議場後,這波太陽花學運共歷經3個階段。第1階段,先由公民團體協助青島東路、濟南路運動場面;中山南路則由獨派團體負責,其間在青島東路,則由公民1985的柳林瑋醫師規劃出緊急醫療通道,並由1985建立糾察部隊。

不過,由於青島東路被視為議場外的活動主場,人潮過多,加上太重視通行順暢等因素,導致不少人到那裡後,還沒找到地方坐下來,就被糾察與人潮擠出場外,因此,部分學運人士想要改變這個嘉年華化的情形。

21日,包括1985等各社運團體也陸續交出青島東路的指揮權,希望由台大社科院後勤中心接棒。豈料,還是因為溝通不良,發生學生與1985摩擦及議場派與社科派的路線之爭。

其間,社科派極力想要開闢第2戰場,鷹派路線抬頭,提出全面攻佔立法院,把警察擠出院區或打通立法院外場與議場通道,讓運動連成一氣等想法;這也是23日下午出現部分人士衝撞議場側門原因。同時,23日2次會議迅速敲定攻佔行政院廣場活動,並由獨派團體負責拆除大門柵欄。

一開始,多數學生並沒打算要攻入行政院建築物。豈料,衝突發生後居然有人闖入中央大樓,張力超過原先想像。部分幹部發出「撤退」簡訊,反而讓場面大亂,警方又強力展開驅離。一時間,群龍無首,而中途加入的魏揚反而遭到逮捕、聲押,引爆團隊內領導危機。

24至26日,社科派原先領導階層出現真空狀況,再加上媒體開始關注這個秘密基地,校方施壓,讓原先人氣沸騰的社科院,快速冷淡下來。不少領導幹部紛紛走避,關掉手機、臉書,避免檢警追訴,造成太陽花學運中層幹部流失的危機。

這時,社運團體立刻進入協助、撐起場面,包括農陣、人本、勞陣、青平台、台權會、民主平台、民主陣線、公民地球、台教會等30、40個團體,進場排班,或以演講、審議民主方式繼續維持青島、濟南2個群眾場。26日晚間開會決定,考量到先前之所以會發生議場、社科派衝突,就是少了統一決策中心;因此,初步決定成立9人決策小組。

其中,公民團體佔4人,分別由台教會長呂忠津、農陣發言人蔡培慧、學者黃國昌、律師賴中強負責與各社運團體聯繫;5位學生代表則由學生們各自推舉,包括林飛帆、陳為廷、施彥廷等人;在議場內或立院外數個秘密基地開會,討論決策。

更重要的是,為了拉高抗爭與平復受挫的士氣,他們決定要在330凱道舉辦大型活動,展現超強人氣。

綜觀整個太陽花運動,雖因政院攻佔活動犯了判斷錯誤、事後善後不佳等問題;但因為學生、民眾對於馬政府處理服貿協議的不滿實在太高,以及政院驅離太過粗暴,加上數十個運動默契十足的社運團體即時伸出援手,彌補學運中間幹部不足的危機,才有辦法在佔領立院第12天後,重新出發,再跟馬政府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