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智堅:318學運影響  做不好的就會被換掉

    新聞 林智堅:318學運影響 做不好的就會被換掉

    2014.12.10 | 00:05

    全國最年輕的新竹市長當選人林智堅接受訪問時表示,318學運改變了整個大環境;選舉當天他看到許多年輕人都回來投票了;學運的影響就是做不好的,就會被換掉,因此施政上必須步步為營。他也希望這個學運的後續影響能成為台灣繼續前進的力量。 民進黨中執會今年8/30確定提名39歲的林智堅參選新竹市長。結果,1百天後,這位僅當過1屆市議員的新人,居然迎頭趕上,以76,578票(38.36%)擊敗現任市長許明財(75,546票,37.85%),兩人差距僅1,032票,約0.5%點左右;而脫黨參選的前市長蔡仁堅則拿到40,480票(20.28%)。 林智堅受訪時表示,他的當選對很多人來講當然是個surprise(驚奇)。但選戰到了後期,他與許明財的支持度已經拉得很近,所以大家都有期待。蔡英文、陳菊、賴清德等人不斷來站台。他說,這就是民進黨最可貴地方,給年輕人提攜與機會。最後他能勝選,也跟黨中央重視有關。 對於蔡仁堅拿的的選票,林智堅表示,應該還是綠營支持者較多。換句話說,如果他是一對一跟許明財槓上,他應該還是會贏。 對於這麼短的時間衝刺成功,林智堅表示,當初他就明確地思考選戰的方法、節奏與目標。他希望創新、打一場不一樣選戰。市議員內任他就非常關心親子議題,現在也有2個小孩;新竹市又是一個人口結構相對年輕、平均年齡僅36歲的城市。他也正是這個世代,所以應該用這個世代思維去打這場選戰。 林智堅說,因此他沒拉選舉布條、沒插任何一支旗子,大量透過網路宣傳。新竹市人口集中有利於這樣的選戰。加上組織動員他也比不上國民黨,所以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就是放在年輕人身上。 林智堅表示,他政見主打親子政策,要在最短時間成立親子館、兒童醫院及公私合營的幼兒園。同時,對於年輕人會比較在意的建設,他也提出「1916園區」,就是在新竹市1916年的舊公園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時,他也提出希望蓋1500戶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希望能以一坪3百元租金、每戶20坪大小的空間,解決年輕族群在到新竹的短期居住問題。 林智堅表示,外在氛圍更是這場選戰重要的因素。首先,這是對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其次、318學運對台灣選舉文化起了很大的變化。他希望318學運的後續影響能成為台灣未來持續前進的力量。 林智堅說,11/28星期五他看到大量年輕人搭乘火車、高鐵返鄉;投票日當天,也看到很多年輕人排隊要去投票。他說,這次選舉可能還沒完全打破新竹市藍綠六四的結構,但可確定的是年輕人的投入已經影響選舉結果。 林智堅表示,選前最後民調支持度他還輸給許明財2.5%;看好度從來沒贏過對手;但最後一個月,很多選民開始對他說,這次應該要換「少年仔」來試試看。 選舉期間,新竹出身的柯文哲數度回到新竹幫林助選。但柯文哲爸爸卻是許明財市政顧問。被問到柯爸爸有沒有投給他時,林智堅笑說,這要問柯爸爸。不過,選後到現在也還沒有見過柯爸爸、柯媽媽。 林智堅表示,柯P的旋風也影響了過去比較不關心政治的朋友。同時,林智堅表示,像連家、郝柏村的皇民說也造成一些影響。 對於2016的大選,林智堅表示,需靠政績來拉抬民進黨的得票。這次選舉他也發現,如果選區裡有民進黨籍議員經營的,得票都會比較高。因此,他相信,市政如果獲得市民認同,未來也會轉嫁到總統選舉上。 林智堅表示,民進黨也沒有對2016樂觀的本錢,必須步步為營。從這次選舉看得出來,做得不好,就會被選民換掉。 至於中國因素,林智堅表示,終究是民進黨必須面對的課題。所以2012年選後,他就回台大念跟兩岸相關的課程,因為不管什麼世代都必須正視兩岸關係,也必須更加瞭解;也必須提早準備相關的論述。一年前,他也曾跟國發所教授陳明通前往中國訪問。 但對於是否要修改黨內的台獨黨綱或面對92共識議題時,林智堅表示,他心裡有一些想法。但還是必須「更謹慎」、先透過黨內討論後再來對外發言。至於未來若有中國高官前來新竹市訪問,林智堅表示,只要事前有充分的溝通,「來者是客」,當然會接待。但如果事先沒有溝通,則不宜會晤。而短期內,他一定先以市政優先,不會前往中國訪問。 對於上任後馬上可以做的,林智堅表示,就是要讓市民有感的交通問題,其次則是環境清潔等市容問題,這些都無需新編列預算就可以改善的。 林智堅表示,新竹市是全國可支配所得第二高的城市,也充滿了競爭力。未來應該要讓這裡的市民更有感,讓城市的交通、基礎建設與市容跟上這個城市該有的水準。他的施政方向,剛開始都會著重在類似於路平政策,因為,新竹市民會認為,起碼要連這些最基礎的都要趕快做好。他相信,未來他的施政也會同樣地被人檢驗。
  • 民視成立顧問團  接班梯隊隱然成形

    新聞 民視成立顧問團 接班梯隊隱然成形

    2014.10.06 | 19:10

    民視董事長田再庭今(6)日表示,為繼承民視創辦人蔡同榮照顧台灣民眾的言論自由、並讓民視成為民主深化媒體的遺願,今天成立「民視顧台灣」顧問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延攬經商有成的前台獨聯盟美國本部主席郭倍宏擔任常務顧問,知情人士指出,這是有意讓郭藉此多瞭解電視台運作,鋪成接班梯隊。 民視創辦人蔡同榮去年年底因腦中風送醫,並於今年1月過世。現任董事長田再庭表示,民視創辦人蔡同榮身體如此精壯,卻在年初不幸猝逝,對他衝擊很大,但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把蔡同榮顧台灣和讓台灣進入聯合國的遺願和擔子挑起。 因此,田再庭成立民視顧問團,聘請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擔任榮譽顧問,並請世交、前駐日代表許世楷擔任顧問團團長。而許世楷則聘請康寧祥、郭倍宏、楊緒東、賴靜嫻、薛化元、陳奕齊、沈清楷、楊宗澧、王明玉等人擔任常務顧問,並由李素貞出任顧問團執行長。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郭倍宏。郭曾任台獨聯盟美國本部主席,1989年偷渡回台並在選舉時公開現身,引發國民黨政府震撼;1993年參選台南市長失利後,郭淡出政壇,投入建築老本行。20年來成為殷實生意人,郭成立的公司「宏舜」今年還獲得國家建築首獎。因為,過去獨盟淵源,知情人士表示,2012年蔡同榮參選黨主席時,還曾挹注蔡的參選經費。 知情人士指出,民視在林口興建的大樓也是郭倍宏承攬的。在考慮到諸多因素下,田有意透過顧問團形式,讓郭深入瞭解電視台內部運作,安排他接班。 知情人士指出,民視的資本額40億元,由民間電視、全民電視各出資30、10億元。其中,個人持股最大股是陳查某的兒子陳建忠;過去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或汪笨湖都想蒐購部分股票影響民視,甚至三立總經理張榮華也傳出有意購買民視股票,但都沒成功。最近,則並沒聽說有其他勢力想要入主的消息。 知情人士表示,但與剛過世的蔡萬才是同班同學的董事長田再庭,認為他年紀已大、且他的胃也因手術切除3/4了;如他所說「風中殘燭」,為了防範非本土勢力或中資進入,並堅持本土立場,因此有成立顧問團的構想。 許世楷強調,「民視顧台灣」顧問團作為諮詢團體,目的在提醒台灣媒體秉持公正報導參選人並凸顯政策價值;並在年底9合1選舉,讓台灣朝向民主深化之路;為實現台灣選舉公平、公正,凸顯中國國民黨不當黨產,並以國民黨黨產歸零,作為顧問團未來的努力目標。    許世楷也說,台灣的民主深化,還必須確立台灣主權、促進民眾對台灣的認同,是他們堅持的基本價值;而長期必須「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為方式,擴大國際承認,解決台灣國際孤立化的困境。所以顧問團在2016年總統大選和立法委員選舉,將支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候選人;另為追求台灣政治社會的安定,解決當前的政治亂象,顧問團也會努力推動台灣正名、制憲。
  • 魏揚:帆廷早該出來保護運動素人的

    新聞 魏揚:帆廷早該出來保護運動素人的

    2014.06.05 | 19:23

    對於太陽花學運總指揮林飛帆今(5)日對323政院占領事件時的「切割」態度道歉,被檢方當作政院事件「首謀」偵辦的清大學生魏揚,今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林飛帆、陳為廷兩人是有話語權的人;當初他們的談話,對於第一次參與政院事件的「素人」,在遭逢國家暴力後,是另一種「運動傷害」。他肯定林飛帆今日的道歉,也認為,無須過度考慮事後法律追訴的因素,反而是要透過多元的方式,包括口述歷史、出書、紀錄片等,將整個立院、政院占領的決策過程給記錄下來。 林飛帆今日針對政院事件表示,他們欠這場行動以及這場行動諸多勇敢的參與者一個公道。所以,此時此刻,若他們仍然放任馬政府透過司法再行對這些同學們的追訴,那這個二度傷害,他們無疑也是幫凶。 對此,323政院占領晚上,拿著麥克風帶領抗爭的魏揚接受新頭殼訪問時,說明他的看法。當晚政院事件,被外界解讀為「社科院派」跟立院學生的路線之爭。至於「社科院派」到底怎麼出現,魏揚則提出他的說明。 他說,318攻入立院議場後,319凌晨3、4點開會,他被分配到守住議場青島東路的位置,「因為外面需要有經驗的人,警方攻堅的話要有人帶領群眾」。後來320時,他們開始在社科院成立後勤基地,希望建立一個比較有sense的糾察系統。 魏揚表示,他是322上午回去新竹開會。直到這個之前,社科院應該不算有個組織,也沒有一個帶領的頭。完全不存在「以社科院為基地去奪權」的念頭。 魏揚表示,323占領政院當天,他是從新竹往台北車上,滑ipad時看到這個訊息。晚上8點多,他到政院中央大樓門口時,看到有位他也不認識的志工,拿著麥克風講話,他看當時動線安排相當不妥,因此告訴那個拿麥克風的人說,「我是黑島青魏揚」後,接過麥克風,就開始主持現場的抗爭活動。 政院事件後,有人指稱當天原先規劃是「快閃」,但不知道會鬧這麼大。對此,魏揚說,「快閃」的說法,是他事後才聽說的。當時,他拿麥克風時,也不知道要撐多久,講完後,也不知道麥克風可以遞給誰、現場有多少糾察,只好繼續撐下去。 323當晚10時左右,社科院後勤基地發出「撤退簡訊」,由於魏揚的手機先前在議場遺失了,所以並沒有收到簡訊。但他在10時30分對媒體表達他是現場指揮後,有人接了社科院來電轉述說,「希望(他)可以把現場群眾帶離行政院」。 魏揚說,現場的情況很混亂、他也聽不清楚。他說,當時他的確帶有情緒,因為才剛跟群眾說,要大家繼續守下去,所以反嗆,要帶撤退的人,自己過來帶。 但魏揚還是替社科院的夥伴辯護說,他事後能理解;如果原先僅是規劃「快閃」,人力的確不夠。大家事先也沒有想過會辦得這麼大,面臨被警方高強度的鎮壓。他說,大家的責任,頂多是準備、規劃不周。有些社科院伙伴,外界都說他們拋下了夥伴。但他自己在現場看,他們都有回到現場,他不認為這些人是「落跑」,也許有人被分配到的是後勤的工作。 魏揚說,他當時也不知道議場內林飛帆與陳為廷等人,把這場活動定調成不同的人的自主活動;還以為,攻政院是大家討論過的事情。 魏揚說,他剛被抓的時候聽到林飛帆、陳為廷說攻占政院是另一群人的「自主行動」,蠻生氣的。他當時不知帆廷兩人事前知不知情,但認為,不論你知不知情,應該要有擔當,不要切割。但後來他知道,兩邊先前有共識要保持距離,但還是不認同這個作法。 他說,今天林飛帆主動出來交代,是一個負責任的做法,雖然說有點遲了,但確實還給大家一個公道。但是最好的方法,還是應該早一點把大家找來說明,辦一場記者會,發個共同聲明說,「一起承擔」,而不是現在零星的發言。 魏揚說,掌握話語權的帆廷,應該先釋出善意,或是先去正面肯定行政院的事件。帆廷影響力很大,如果他們第一時間做出積極肯定政院事件,就不會被汙名化那麼嚴重。慢慢的,邊緣比較沒有話語權的人才有機會可以談。 魏揚強調,當天有些素人第一次到現場,卻遭受國家暴力。但因為立法院學生說要保持距離,這對那些素人而言,是「運動傷害」。他認為,有經驗的決策者應該要保護這些素人,可以做一些事情,讓他們覺得「我沒有做錯事情,立法院跟我們是一起的」。 但對於社科院派學生也沒有出面說明政院事件,魏揚則體諒說,因為當時整個社會都在批評這個事件,面對輿論是會恐懼的。「但事後大家選擇不談或小心地談,真的是顧全大局,不是為了自己」。 對於政院事件後遺症,魏揚說,大家應該出來做個療傷的動作;他個人「不喜歡喬事情、揪人出來談」。這個人必須夠分量,有一定的資歷、聲望,林飛帆「有分量,但是大家可能不會信任他,因為他也要去解釋某些事情」。也許需要有口述歷史或是辦研討會,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如果黑島青有人力的話,他也想做口述歷史。 魏揚表示,這跟追究法律責任無關,是歷史詮釋權問題。可以出書、紀錄片等等,大家各自詮釋。他認為大家可以從多元的方式去記載這個過程,不需要統一做一個大的口述歷史工作。
  • 警方:採防禦作為  不驅離立院廣場群眾

    新聞 警方:採防禦作為 不驅離立院廣場群眾

    2014.04.11 | 03:00

    在太陽花學運昨(10)晚退場後,對於獨派團體在立院正門廣場舉辦的活動,台北市中正一分局分局長方仰寧今日凌晨2時20分指出,為避免事態擴大,他們將不採取驅離行為;只會柔性勸導大家、「還路於民」;不過,為維持立院議事順利運作,如果有人再到濟南路、青島東路進行佔領活動,警方一定會強勢驅離。 在太陽花學運退場後,大腸花垃圾論壇接著在立法院正門廣場開講;不過,期間曾發生鎮暴警察阻擋民眾進入立院廣場的輕微衝突。隨後,警力撤出大門,不再阻擋民眾進出。 對於立院正門聚集的群眾,方仰寧以「還有一些熱情的民眾持續的在開講」形容指出,人數還蠻多的。他呼籲民眾,天色已晚了、趕快回家。 方仰寧說,「還路於民」是今天的定調。學生按照他們的規劃順利撤離議場;濟南路、青島東路也陸續通了。如果立院正門群眾不願意走,他說,警方還是得持續防守;讓立法院議事能正常運作,順利審查兩岸監督條例;因此會架設拒馬等防禦工事。 至於正門群眾,方仰寧說,會繼續讓他們停留、表達意見。希望天亮前,他們能離開,讓中山南路慢車道的交通暢通。 方仰寧強調,警方沒有時間的壓力,還是會柔性勸離。「目前活動進行情形,也並不影響立法院議事運作」;同時擔心在強勢動作之後,可能會有肢體碰觸。警方也通知立委可以從濟南路、青島東路進入議場。他也呼籲民眾,不要再採取過去的動作,到處包圍,讓立院無法正常運作。 他說,畢竟國人都非常重視監督條例審查,不希望少數人不理性干擾,讓議事無法正常運作,有負國人期待。如果激情民眾再去佔領濟南路、青島東路,就是明顯的違法行為,警方絕對會採取強制動作。 對於立院正門廣場,方仰寧說,屬於立法院一部份,會跟立院報告後,視立院決定再採取作為。 方仰寧說,目前警方採取防禦勤務,避免事態擴大;目前警力約1600名,會視情形陸續減少支援的警力,只留下中正一分局約380名警力負責立院安全維護。只要能維護立院正常運作,不希望跟激情民眾直接衝突、對立。
  • 大腸花論壇開講中  警察驅離時間未定

    新聞 大腸花論壇開講中 警察驅離時間未定

    2014.04.11 | 00:20

    太陽花學運晚會昨(10)晚9時宣布散場,部分支持者移往中山南路、立法院正門廣場。晚間10時左右,百餘名鎮暴警察曾一度封鎖院區前3個出入口,只准離開、不准進入,與幾位支持者發生口角衝突,隨後警察退出;而以幹譙、發洩為主的大腸花論壇同時隨後展開。 在太陽花學運佔領立院議場24天退場後,警方是否會順勢驅離也是3/18起佔領立院正門廣場的公投守護台灣聯盟據點,備受外界關注。昨晚9時許,太陽花晚會結束後,群眾陸續散去,部分支持者則轉到立法院正門。而警方也在11時30分左右,全面封鎖濟南路、中山南路路口,並逼使公投盟將原先放置的帳棚趕緊拖到轉角。 對於警方隨時可能展開驅離活動,公投盟總召蔡丁貴告訴群眾,他們絕不撤退,但警方驅離時,也要採取和平非暴力方式;他呼籲大家,只要人比警察多,他們就不敢驅離。 不過,到了今日零時10分左右,大腸花論壇還是持續進行;廣場群眾人數則維持在千餘名;只不過立法院外場民眾逐漸散去,僅剩數百人左右;警方除了在12時換班時,一度引發緊張,目前對於群眾進出3道大門,則不做管制;目前還看不出有立即驅離的跡象。
  • 9人決策小組成立  太陽花學運再出發

    新聞 9人決策小組成立 太陽花學運再出發

    2014.03.29 | 01:19

    在歷經23日行政院衝撞事件之後,反服貿學生與老中青社運再度結盟,26日晚間正式敲定成立9人決策小組,其中,社運代表佔4名、學生代表佔5名,過半以維持學運主導性;除了各社運團體先協助學生維持立法院周遭3個群眾場子外,也規劃330大型活動,讓太陽花學運再出發。 從18日反服貿學生與社運團體攻佔立法院議場後,這波太陽花學運共歷經3個階段。第1階段,先由公民團體協助青島東路、濟南路運動場面;中山南路則由獨派團體負責,其間在青島東路,則由公民1985的柳林瑋醫師規劃出緊急醫療通道,並由1985建立糾察部隊。 不過,由於青島東路被視為議場外的活動主場,人潮過多,加上太重視通行順暢等因素,導致不少人到那裡後,還沒找到地方坐下來,就被糾察與人潮擠出場外,因此,部分學運人士想要改變這個嘉年華化的情形。 21日,包括1985等各社運團體也陸續交出青島東路的指揮權,希望由台大社科院後勤中心接棒。豈料,還是因為溝通不良,發生學生與1985摩擦及議場派與社科派的路線之爭。 其間,社科派極力想要開闢第2戰場,鷹派路線抬頭,提出全面攻佔立法院,把警察擠出院區或打通立法院外場與議場通道,讓運動連成一氣等想法;這也是23日下午出現部分人士衝撞議場側門原因。同時,23日2次會議迅速敲定攻佔行政院廣場活動,並由獨派團體負責拆除大門柵欄。 一開始,多數學生並沒打算要攻入行政院建築物。豈料,衝突發生後居然有人闖入中央大樓,張力超過原先想像。部分幹部發出「撤退」簡訊,反而讓場面大亂,警方又強力展開驅離。一時間,群龍無首,而中途加入的魏揚反而遭到逮捕、聲押,引爆團隊內領導危機。 24至26日,社科派原先領導階層出現真空狀況,再加上媒體開始關注這個秘密基地,校方施壓,讓原先人氣沸騰的社科院,快速冷淡下來。不少領導幹部紛紛走避,關掉手機、臉書,避免檢警追訴,造成太陽花學運中層幹部流失的危機。 這時,社運團體立刻進入協助、撐起場面,包括農陣、人本、勞陣、青平台、台權會、民主平台、民主陣線、公民地球、台教會等30、40個團體,進場排班,或以演講、審議民主方式繼續維持青島、濟南2個群眾場。26日晚間開會決定,考量到先前之所以會發生議場、社科派衝突,就是少了統一決策中心;因此,初步決定成立9人決策小組。 其中,公民團體佔4人,分別由台教會長呂忠津、農陣發言人蔡培慧、學者黃國昌、律師賴中強負責與各社運團體聯繫;5位學生代表則由學生們各自推舉,包括林飛帆、陳為廷、施彥廷等人;在議場內或立院外數個秘密基地開會,討論決策。 更重要的是,為了拉高抗爭與平復受挫的士氣,他們決定要在330凱道舉辦大型活動,展現超強人氣。 綜觀整個太陽花運動,雖因政院攻佔活動犯了判斷錯誤、事後善後不佳等問題;但因為學生、民眾對於馬政府處理服貿協議的不滿實在太高,以及政院驅離太過粗暴,加上數十個運動默契十足的社運團體即時伸出援手,彌補學運中間幹部不足的危機,才有辦法在佔領立院第12天後,重新出發,再跟馬政府對抗。
  • 政院占領之夜  後勤竟傳來一封「撤退」簡訊

    新聞 政院占領之夜 後勤竟傳來一封「撤退」簡訊

    2014.03.25 | 20:39

    3月23日晚間7時30分,反服貿學生、民眾攻占行政院,但當晚10時左右,部分學生卻收到後勤中心「撤退」簡訊,因此約有一半參與攻占的學生選擇留下抗爭、另一半則撤回後勤中心。目前這封簡訊為何發出,餘波蕩漾,引發內部討論。同時,原本學生是被告知僅要占領政院廣場,最後卻有部分人士與學生衝入中央大樓,也是始料未及的。 323學生攻占行政院活動,引發社會兩極看法。外界也以鷹、鴿來形容後勤基地台大社科院與議場學生在路線上的歧異。據了解,以跨校社團為主的社科院派的確對於議場靜坐與青島東路的「1985化」模式有所異議。因此,在22、23日就開始積極規劃占領政院廣場的活動。 而議場學生代表林飛帆、陳為廷對於這個攻堅活動也是事前知情的,只是到底是否支持,則不得而知。 對整個規劃過程,社科派核心人物今日紛紛婉拒訪問。但根據當天有參與攻堅行動的同學告知,他們是6點多被一一口頭告知7時30分在鎮江街、忠孝東路、濟南路等地點集合,男生則要攜帶手套;目標是占領行政院廣場,至少擋到隔天,讓行政院無法上班一天。至於政院內部建築物,則非此次目標。 某位社科院的學生代表也透露,他們當天晚上接到口頭告知,將分成多個隊伍,在不同地方集結,約有100多人將前往行政院,另外有人會負責破壞拒馬。不過,當時他所得知的是僅有要占領行政院內的廣場,造成行政院癱瘓而已,並沒有要進去建築物裡面。 豈料,當天還是有部分民眾及學生闖入大樓,並破壞部分辦公室物品。而根據新頭殼記者當晚在政院觀察,遭破壞的公物大多是由社會人士破壞的。 據了解,這次發動攻占政院活動,主要先由獨派團體扮演第一波攻堅角色,他們在學生們到來前,就先破壞大門柵欄。某被動員學生也說,當他到忠孝東路、中山南路正門時,發現柵欄已經被拉開一個人寬度了。除此之外,該獨派團體也負責,在學生攻堅後,率領群眾進入政院聲援。 令人訝異的是,許多參與攻堅的學生在當晚10時左右,都收到後勤中心發的簡訊「嗨,這是社科後勤基地。請沒有公事的朋友速速回來!」令同學們相當訝異。當場有不少同學決定一半人留下來、另一半人回去。只是回去的同學受訪時坦承,他回到社科院後,卻也沒接獲任何新任務。據了解,這封簡訊也的確是後勤中心某位幹部所發出的。 另一件令人不解的也包括,原本當天晚間8點才到台北車站的清大學生魏揚,8時許到了政院關心時,卻扮演起拿起主麥克風、帶領抗爭的角色,而原先規劃占領的學生領袖,反而成為配角。 對此,規劃抗爭的後勤中心核心人士受訪時表示,目前局勢還在發展,此事也相當複雜,他們還有許多面向不知道,不方便現在表示意見。而某扮演拆柵欄的獨派領袖受訪時,僅說這是獨派民眾的自發性行為,他自己當天並沒有進入行政院內。 不過,當晚的確發生很多令人不解的事情,包括為何發出撤退簡訊,為何魏揚不是規劃者,也是到當晚6時40分從新竹北上台北的途中才得知此事,到了廣場後卻被交付主持抗爭活動;且政院占領時,青島東路抗爭場上,主麥克風也傳出動員民眾前往政院聲援的廣播。 但到底是誰拿這個麥克風鼓勵學生前往,許多幹部都以「不知道」、「我也想知道到底是誰」來回答。
  • 衝組要警察離開  占領議場爆短暫衝突

    新聞 衝組要警察離開 占領議場爆短暫衝突

    2014.03.23 | 18:45

    學生占領議場達116小時,今(23)日下午4時許,議場青島東路方向,突然有10多位民眾喊衝,要求警察撤退;並企圖闖進議場側門,與警察、糾察人員爆發推擠衝突達10多分鐘;但最後在林飛帆、陳為廷安撫近1小時後,才化解這波衝突。其中,傳出某位喊衝的人疑似是特定樂團成員,父親疑似為國民黨民代。 此外,還有人有看到第一波衝突時,某位疑似帶頭衝的民眾往後跑,媒體急追,圍住詢問「你為什麼打人?」不過,他一言不發,急忙搭捷運離開。 學生、民眾占領立法院議場進入第6天。雖然,現場秩序、動線維持良好,但是下午4時許,還是突然爆發衝突。10多位民眾突然要求鎮守議場青島東路邊側門的警察後退。並與警察發生衝突、推擠達10分鐘。 在推擠告一段落後,還是約有10多位左右民眾,對於這幾天靜坐、抗議方式相當不滿,希望能採取進一步行動,並要求警察撤退。即便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陸續安撫情緒,但還是發生台下部分人士嗆聲情形。 某對當時嗆林飛帆的情侶事後受訪時表示,他們不滿大家坐在裡面,不進一步衝,能改變什麼?難道坐在議場裡「窒息性的做愛」嗎? 不過,絕大多數場內外民眾學生還是呼應林飛帆等人的呼籲。林飛帆也向激動民眾表示,如果不滿的人們要自己發動抗議,去占領總統府,成功了,他願意加入他們,並佩服他們,不過,大家在這裡,還是要負起周遭人的安全。 衝突發生後,網路馬上被人肉搜,傳出某位喊衝的民眾疑似樂團成員,這2天都曾進入議場大樓。後來占據議場3樓。其中某位成員在衝突時在臉書發布「真人宣言」,衝突後質疑要把警察驅離的聲音被壓下來,「這是你們要的抗爭嗎」?
  • 女權學者挺顧:盼以後市府不要逼單身聯誼

    新聞 女權學者挺顧:盼以後市府不要逼單身聯誼

    2014.01.16 | 11:49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顧立雄今(16)日公布第一波市政顧問團名單,而長年投入女權運動的台大法律系副教授陳昭如致詞時呼籲,也是人權工作者的顧立雄如果當選,在他主政下,希望台北市成為全台第一個性別平權城市,以後可以讓同性婚姻登記;他的市政府也不要逼單身的市府同仁參加婚姻聯誼會等活動。顧立雄則回應說,如果有人來登記同性婚姻,市府也可以尋求一個破窗,最後由大法官會議來解釋,尋求解決。 顧立雄今日公布第一波市政顧問名單,出席者包括,社福/稅改:王榮璋;教育:史英;住宅/都更:花敬群;法政/客家:范光群;防災:洪鴻智;人權政策:高涌誠;性別政策:陳昭如;公衛:黃嵩立;文化/媒體:馮賢賢;社福/醫改:滕西華;公民運動:顧忠華等人。 值得注意的,包括蔡英文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全,也掛名顧立雄市政的財政顧問,不過,顧立雄辦公室表示,林全因為出國,沒辦法到場。顧立雄說,根據他的理解,林全有問過蔡英文,她也同意林全擔任;不過,他也強調,蔡英文並沒有特定支持誰。 而汐止蘇建和案的2位當事人蘇建和、莊林勳也到場,蘇建和還給顧立雄一個擁抱,表達支持。蘇建和受訪表示,顧立雄沒有找他,是他自己主動來。他認識顧立雄13年,不只幫他打官司,也擔任很多弱勢者義務律師。至於媒體問到,連勝文是不是權貴,蘇建和則不願意置評僅說,他不是很喜歡政治。 同時,競選團隊也推出3支顧立雄的競選廣告,其中包括承諾,重建建成圓環、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等政見。顧立雄表示,未來當選市長,一定會到台北12區、4百多里,親自召開市政說明會。他認為建立市民、公共參與的決策機制,就能降低公共政策失誤的機會。他也會真正實踐分配正義與世代政治,以庶民政治拒絕金字塔頂端、權貴來發號施令。 而首次幫候選人站台的陳昭如致詞時則說,希望顧律師主政下的台北市,可以讓台北市成為台灣第一個性別平權城市,讓同性婚姻登記;同時,台北市政府不要再逼單身同仁參加聯誼活動;也希望支持集會遊行法修正的顧立雄主政時,人民在台北市和平遊行時,可以不會被警察逮捕。 對於陳昭如的主張,顧立雄說,他不知道是否市府有強迫單身同仁參加婚姻聯誼的事情,他心裡還沒有想法。至於市府要不要辦單身聯誼,這件事情他還要想一想。而有關同性婚姻登記,目前在法律上還不允許;但若有人來登記,他認為市府可以透過由大法官會議解釋,尋求一個破窗來實踐同性婚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