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翔導演、魏德聖監製的電影《KANO》今(27)日上映,抗獨史陣線,批評這部片描述的三民族共榮的「黃金組合」,其實是日本殖民樣板,腐蝕台灣主體性。對此,魏德聖表示,拍攝族群問題是用宏觀角度去理解,從不偏袒某個族群。
由台大中華復興社、中華兒女學會、文大草山辟雍社、學生捍衛國史聯盟組成的「抗獨史陣線」共7位成員,今天來到電影院聚集地西門町召開記者會,公開批評魏德聖,呼籲民眾不要看《KANO》。
中華兒女學會理事長王炳忠表示,他看過《KANO》的預告片,其中大肆宣傳漢人、番人和日本人組成的隊伍,是三民族共榮的「黃金組合」,但事實上日本人本來就不屑台人念的嘉義農林學校(嘉農),是後來西來庵事件(又稱噍吧哖事件)、霧社事件日本人血腥屠殺台灣人後,開始改推「內地延長政策」,才讓日本人和台灣人一起就學並組織球隊,但後來日本人又開始歧視台灣人,台生比例逐年下降,最後嘉農幾乎變成只有日本人的球隊,由此可知,《KANO》所敘述的黃金組合,只是日本殖民政策的「樣板」。
王炳忠質疑,6分鐘預告片裡只有短短不到10秒4句的閩南語台詞,其他全部使用日語,主角也都是找日籍的演員,明明就是強調台灣主體性的電影,為什麼不用台灣演員?
而他也提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拍了一部電影《莎韻之鐘》,描述一位泰雅族女孩為了送日本老師上戰場,失足落水的故事,被日本拿來作為宣傳皇民化政策,理番成功的證明。王炳忠認為,《莎韻之鐘》和《KANO》有驚人的相似處,唯一的不同是前者是日本人所拍,而後者是由台灣人監製,腐蝕台灣主體性的電影。
台大中華復興社社長侯漢廷高聲批評,魏德聖說電影是榮耀再現,但其實榮耀的不是台灣人,而是日本殖民成功,八田與一所蓋的水庫過幾年就不能用了,去問經歷過那年代的阿公阿媽,誰會這樣講說「這是美好的年代?」
侯漢廷還說,即使是打棒球的當事人,難道他們會覺得跟日本人打棒球好榮耀?「沒有這回事」。他強調《KANO》想傳遞的是「日本殖民史觀」,因此,他們才要「拒當皇民,不要受『片』!」
記者問成員會不會去看《KANO》,大家都表示不會,不過王炳忠說他會進去電影院看,因為他想知道魏德聖到底是如何腐蝕台灣主體性。
對此,魏德聖表示,他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在族群問題上,從沒特別替誰說過話,都是用宏觀的角度去理解時代下不同族群發生衝突的原因和問題,從不偏袒某個族群。
魏德聖說,他看了對方對《KANO》的疑問,他感覺對方應該還沒看過電影,所以這些問題不曉得如何回應,假如對方沒看過電影,他願意自掏腰包請今天開記者會的7個人去電影院看《KANO》,如果看完仍有疑問,他願意和大家坐下來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