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間傳出核二廠1號機反應爐支撐裙板7支錨定螺栓斷裂引發爭議,監察院今(15)日表示,台電公司在核二廠建廠時施工不慎使螺栓受損,發現螺栓斷裂狀況後又未適時澄清原因,遭致媒體及大眾質疑,其斷裂原因與修復支數前後說法不一,讓一號機延後啟動61天,增加成本損失高達62億元,電力系統的備用容量率也長時間降低3.3%,因此對台電公司提出糾正。

2012年3月核二廠1號機大修期間發現7支錨定螺栓斷裂,4月間被媒體披露後引發環保團體要求查明原因的呼聲,環團並呼籲台電在斷裂真相未明前不得重啟1號機運轉,原能會後來為此召開專家會議,認定螺栓斷裂原因為應力腐蝕龜裂,遂於同年6月18日核准核二廠1號機的重啟申請。

監察委員高鳳仙、趙昌平、陳永祥於2012年4月起立案著手調查,結果發現台電公司施工人員於核二廠建廠當時,因施工不慎,早已造成部分錨定螺栓損傷,又該公司先後3次變更修復支數,致使1號機啟動時間延後61天,增加運轉成本的損失。

根據原能會所認可的螺栓斷裂肇因分析報告指出,其一是當年建廠時施工不慎造成螺栓表面損傷;其二為施工環境不佳,有將近1年多的時間螺栓處於露天狀態;其三是螺栓本身材質的瑕疵,在3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終致1號機反應爐裙板內外共120支錨定螺栓,發生1支斷裂、2支接近斷裂、4支出現裂紋的情況;此外2號機也有1支螺栓出現裂紋狀況。

糾正文提到,這些原因台電人員均有疏失,1號機7支螺栓的修復費用高達新台幣1億8千餘萬元,而台電在斷裂肇因上前後說法不一,未能適時澄清裂損的原因及影響,遭致媒體及大眾質疑。

糾正文進一步指出,台電先後3次變更修復支數,在6支螺栓均修復完成1號機可啟動時,又因大眾質疑而決定修復第7支,致使該機啟動時間延後61天,增加成本之損失高達新台幣62億2千2百萬元,電力系統的備用容量率亦長時間降低約3.3%,均有違失。

監察院強調,核二廠錨定螺栓斷裂事件,凸顯反應爐結構安全令人憂心,台電除了應該深入檢討造成螺栓裂損的切實原因外,其餘各核電廠的反應爐也都運轉多年,台電應該進行整體結構安全的評估,以確保運轉之公眾安全。

台電表示,斷裂的螺栓直徑3吋(7.62公分),長度26吋(66公分),用來將鋼製的反應爐壓力槽固定在水泥基座上,雖然有7支發生斷裂,但不會影響核電廠的安全。圖片來源:台電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