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個社團演講的場合,我說了一個美國慈善家的故事。事後,有些朋友告訴我,應該將這個故事寫下來,藉以鼓舞台灣的企業家見賢思齊,雖然自己已經在若干場合說過他的事蹟,但我還是同意,口耳相傳比不過文字流動,因而有了此文。
 
這是一個慈善家的新聞故事,或者倒過來說,這是一個新聞慈善家的故事。故事的正主是美國金融富豪,現任新聞網站《ProPublica》董事會主席赫伯特‧山德勒(Herbert Sandler)。
 
2008年方正式上線的《ProPublica》,乃美國近年來聲譽日隆的非營利網站,不只得獎紀錄刷新以往,營運方式亦開創歷史。而此一專注於調查報導的新型態網站,最大的金主正是由赫伯特與瑪麗安(Marion Sandler)兩夫婦所支持成立的山德勒基金會(Sandler Foundation)。
 
赫伯特與瑪麗安夫婦何許人也?對於非金融業領域的人而言,或許有所不知,但就美國金融事業來說,可謂赫赫有名、無人不曉,2006年的富比士雜誌將他們列為全球排名第645順位的富人。
 
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赫伯特與太太瑪麗安、大舅子伯納德‧歐雪(Bernard Osher),於1963年在加州奧克蘭(Oakland)共同創辦了金色西部金融公司(Golden West Financial Corporation),買下後來改名為世界儲蓄銀行(World Savings Bank)的金色西部存款與貸款協會(Golden West Savings and Loan Association)。
 
他們專注於存款業務,並成功發展出可調整利率的住宅抵押貸款(adjustable mortgages),加上成功的經營,使公司業績蒸蒸日上,2006年將公司賣給美聯銀行(Wachovia Corporation)時,售價約為240億美金,擁有10%左右股權的山德勒家族變現約得24億美金,但他們在交易之前就決定捐出13億成立山德勒基金會
 
山德勒基金會的使命是成為下列事項的催化劑:「強化進步基礎建設、揭露腐敗與濫權、支援脆弱與受傷害的民眾和環境,以及提昇受忽視地區的科學研究。」該基金會的贊助項目涵蓋社區改造、環境議題、公民權等領域,面對報業萎縮下的新聞業處境,山德勒夫婦更決定於2008年,支持成立以調查報導為核心的《ProPublica》網站。
 
根據早先的報導,山德勒基金會原宣布要在《ProPublica》營運的前三年贊助1000萬美元,如今三年已過,其贊助金額業已超過千萬,而且持續挹注之中,創下美國基金會支持新聞業的新紀錄。赫伯特‧山德勒並親任《ProPublica》董事會主席,充分顯示他對此一非營利新聞機構的重視。
 
當然,《ProPublica》的成績也沒有讓山德勒夫婦失望,2010年由記者Sheri Fink所撰有關紐奧良醫院在卡崔娜颶風後的安樂死議題,獲得該網站的第一個普立茲調查報導獎,也是普立茲獎首度頒給網路媒體的獎項。2011年,《ProPublica》記者Jesse Eisinger與Jake Bernstein有關華爾街銀行家如何自肥的報導,再獲普立茲全國新聞報導獎,創下新創媒體在前三年即獲獎兩次的首例。
 
如今回頭來看,山德勒夫婦是幸運的。2008年的金融風暴,受到重創的美聯銀行於當年10月被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所併,有關人員表示該銀行就是被金色西部金融公司併購案所累,估計為美聯造成約144億美元的損失。無論此一說法是否準確,毫無疑問,如果山德勒夫婦未於2006年賣出金色西部金融公司,不只個人財務損失慘重,會不會有今天的《ProPublica》,亦屬未知數。無怪乎,當去年微軟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及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發起捐獻誓言(The Giving Pledge),呼籲富人於生前或死後捐出一半以上財產做公益時,山德勒夫婦也是率先響應的富豪之一。
 
全球許多國家的新聞業都面臨重大衝擊,此一衝擊不單源自於科技發展,亦非全然導因於經濟衰退,但毫無疑問的,傳統以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財團新聞業經營模式,已難以因應這場鉅大挑戰。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衝擊極大、出路未明的挑戰與重建過程中,業已浮現一條慈善家參與新聞業的新路向,而山德勒夫婦正是走在此路上的一個代表。
 
台灣的新聞業其實亦面臨嚴重挑戰,更亟待重建,然而台灣的山德勒在哪?這是我那次談話的主旨,也是我近年倡議的焦點。我當然知道尋找「山德勒」不會是台灣新聞業重建的唯一選擇,但台灣若有「山德勒」,難道不會讓新聞業的重建工程擁有更多的活水源頭?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