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夢想 前進人生》12年國教系列座談之一
12年國教爭議不久之前還引發家長與學生走上街頭抗議,面對百年大計,各界都相當關注,首屆執行過後的得失利弊與往後的改善措施,都是當前亟需面對的。國教署長吳清山表示,社會大眾若只看見首屆辦理的缺失,而忘了二十多年來各界對12年國教的期盼與努力,將難以理性看待問題的癥結。重新回首推動12年國教的初衷,檢視、改善免試入學的實際情況,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益處的。
12年國教的根本用意在於適性揚才,讓孩子們都能發揮自己的專長,因此打破以往只比分數的慣例,採雙軌的入學方式,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並行,讓適性輔導的成效得以展現。今年國教的實施,超過八成的人被錄取到所選填志願的前三志願,且高職也成為許多孩子的首選,顛覆了過去按分數只先選填高中的作法,讓孩子們能真正按照興趣與性向作選擇,即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成效。從實際執行面來看,明年度希望能再多增加一些免試名額,目標要達到七成五,並設訂保障偏遠地區及弱勢學子的名額。而針對時程方面不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希望早一點就定位,吳清山透露,明年度的時程預計15個學區都能在6月底前分發到位,而有辦特招的學區,也能夠在7/15以前作業完畢。
針對12年國教各界有許多批評,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世杰指出,滿意度調查的對象應該設定在一般民眾?還是真正的政策利害關係人?取樣的不同將得到非常不一樣的結果。第一線的學生感受才真切,家長則可能受媒體影響,他呼籲各界應該將關注焦點重新回歸到學生身上。舉例而言,在今年八月中的一份針對研究學習壓力的滿意度調查顯示,學生滿意但家長不滿意。但實際學習的狀況學生應當是最理解的。他並舉自己孩子就讀的學校為例,在台北地區國中的家長會,全班四分之三的家長出席,顯示家長相當關注升學制度的變革且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後他人。而在校方互相競爭下,國三下每天留校到九點半,有時甚至到十點半教室仍燈火通明,難道家長真的樂見孩子七點多出門,十點多還在教室挨罵嗎?
曾世杰舉自身觀察為例,在去年底多元成家爭議,在台東的國中有五個不同科老師談多元成家爭議,但台北老師完全不談多元成家,換句話說,考試分數主宰了教育,也限制了教育內容,大家都只看到升學關卡技術上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應該用更健康心理的面對教育的本質,使每個孩子每一天都更增進自已的見識。
未來,地方政府在執行面上也必須配合政策的推動,才能落實12年國教的目標。例如宜蘭教育處長吳清鏞即指出,在宜蘭力推的是資訊系統建構,讓學生完整掌握各個高中職資訊,使近八成的學生都能以選填的第一志願分發出去,其中關鍵在於高中輔導老師直接赴各國中協助輔導,國中老師則到高中職直接了解授課內容與高中職體系差異,使學生獲得的資訊更完整。
吳清鏞進一步指出,在宜蘭高中職就學時間,可以做到平均十六分鐘之內到校的關鍵,就在於推動高中職「均優化」,使各校資源與機會均優,家長自然可以放心以社區高中職作首選,因此12年國教不是要求家長要放下選校迷思,而是要讓校際間的差異縮小且均優。任何制度改革都不應該出現革命性變化,即應當做好配套再執行。
而曾世杰與吳清山也都分別以家長的立場,直言希望孩子可以有更快樂的學習環境,而箇中的關鍵在於適性學習,多元發展,並開啟潛在能力,而不必要為了分分必較的分數,毀掉了學習的品質與樂趣。
曾世杰表示,他在花蓮縣玉里長大,是鄉下孩子,小時候也不太會唸書,因此也不太勉強孩子,並指出由心理學上的相對剝奪感來看,低分高就,看似幸運,但容易有相對剝奪感產生,進高中後孩子可能很難調適,反之,如果是高分低就適應起來就相對容易,如果兩者選擇,他寧願自己的孩子是高分低就,能在更無壓力的心理狀態下適性發展。若家長觀念停留在聯考制度,對分數高低存在迷思,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家長預期,親子關係就容易緊張。事實上尊重孩子心目中的第一志願相當重要,只要孩子歡喜學習,家長自然也跟著開心,家長觀念應該改變,孩子發展得好不好,不一定取決於智育成績。
吳清山署長也表示,自己來自雲林海邊的鄉下,父母對他的期待是不要變壞即可。做人有良心、有品德,人品最重要,家長觀念必須有所突破與改變,要讓孩子不要有太多來自家長的壓力,如果能開展在各方面的能力,有創意,也是相當值得肯定的。
以宜蘭為例,吳清鏞表示,今年第一屆學生在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生涯試探,五成二選高中四成四選高職,經安排輔導老師解說後,選擇比率改為四比六,顯示學生更了解制度也更了解自己。吳清鏞認為在多元能力發展過程中沒有所謂高分低就,他舉出宜蘭縣內一個案例,有個孩子今年的成績可以上宜中,但覺得自己學科能能力不足,且非興趣所在,反倒對餐飲有濃厚興趣,因此選擇頭城家商餐飲就讀,這在傳統分數至上的觀念上來看的確是高分低就,但這個學生卻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路,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選擇,成就動機自然會增強。
吳清鏞表示,自己的孩子就讀私校要留晚自習,但他選擇讓孩子回家晚餐,陪伴孩子複習功課,考量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不讓孩子為了分數上的進取賠掉大部分時間,倒是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反而有助於孩子的生活品質,家長應體認,從高中入學的選擇開始,就應該讓孩子選擇自已的人生而不是由家長指定的人生。
國教署長吳清山指出,客觀評價上,首屆執行難免有些缺失,但根據缺失盤點檢討,作為改正依據,未來將使家長更放心,學生也安心,而家長觀念應該有所改變,畢竟如何選擇影響的是孩子的人生,讓他們有更多自主與思考的空間。
本系列座談將在近日舉行後續場次,邀請政策規劃與執行面,中央與地方的執行者,一同來共同檢視12年國教的利與弊,以期能營造更加友善的升學環境。
【本系列座談由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舉辦,並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