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對於公共廁所存有不好的既定印象,寧願憋尿也不喜歡在外如廁,立委今(20日)舉行相關座談會,盼透過借鏡日本經驗,商討台灣公廁革新。民進黨立委張雅琳說,觀察發現台灣一般公廁多為蹲式馬桶,造成許多長輩上廁所時蹲不下去,改用無障礙廁所,反而壓縮到身障者的使用。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今舉行「蹲式廁所在日本如何消失不見的?」座談會,邀請日本廁所協進會成員、相關專家學者與我國立法及行政部門,共同商討公共廁所設計革新與文化提升之道。
現正最夯:DRAM現貨報價漲 記憶體族群盤中卻「跳水」 南亞科、華邦電跌逾6%
黃珊珊指出,她現在開始在跑步、爬山,大家非常關心戶外,尤其是觀光國家公園、觀光景點的洗手間,就是國家的門面,國人或外國觀光客旅遊時,大家對台灣印象非常好,但仍對台灣的廁所文化可能仍有些疑慮。
張雅琳說,大家很愛去日本旅遊,而她認為日本最讓人驚艷的地方,正是不管何時、何地,看到得都會是乾淨的廁所;她也觀察到,台灣有很多高齡長者,在使用蹲式廁所時,因為蹲不下去,改使用無障礙廁所,反而壓縮到身障者使用,若能加速改善,能對高齡者更友善,也能讓身障者更舒適的使用。
日本廁所協會會長山本耕平演講時,分享日本廁所轉換經驗,他提到,日本廁所協會JTA於1985年成立,當年的公共廁所幾乎都是蹲式,可能會有惡臭、牆壁也會有亂塗鴉等問題,因有一群有志於改善廁所的建築師、醫師、環境專家與市民等聚集,一起進行改革,因此成立日本廁所協會。
全站首選:「晶片產業被拿走我不怪台灣」川普:美國需要外籍人員助設廠運作
山本耕平表示,之後水洗式馬桶出現,日本陸續改成坐式馬桶,1980年代後,推出免治馬桶,日本的免治馬桶數量也慢慢增加,現在一般日本家庭將近100%都是使用免治馬桶了。而1990年代時,日本國營鐵道公司改民營,做了很多公廁改善,且蹲式馬桶改成坐式馬桶的最大一個要素是,會較好維護、管理,較不容易阻塞,另也在公廁全面設置衛生紙。
山本耕平說,日本當時也曾遇到有不少女性不希望碰到馬桶坐墊的情況,而做了許多努力,像是放置坐墊紙、清潔液等,逐漸讓大家更能接受坐式馬桶。
山本耕平指出,日本並未有明確政策要求全面改成蹲式馬桶,但在社會氛圍改變下,逐年進行改變、推廣,一直到現在,日本幾乎全改為坐式馬桶了。
交通部觀光署長陳玉秀回應,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目前無障礙廁所設施不夠,她也發現且公廁品質在南北有些差異,她近日與各縣市觀光首長開會討論,提醒應優先解決廁所問題,會先挑重點做,而觀光署轄下13個風景管理區會先作為示範點,把蹲式馬桶改為坐式馬桶。
環境部環管署副署長劉瑞祥說,目前仍有民眾習慣蹲式廁所,因此環境部政策坐、蹲廁所符合2比3的比例,而據統計,目前全國列管4萬5000座公廁,大概坐式占53.6%、蹲式占46.4%,約一半、一半的比例,環境部會循序漸進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