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周發表以「台灣病」為題的封面報導,指台灣中央銀行長期讓新台幣匯率嚴重低估,引爆外界對「台灣是否刻意壓低匯率」的疑慮。隨後,央行釋出與美國財政部的台美匯率聯合聲明,以及反擊《經濟學人》以「大麥克指數」來評估一國貨幣是否低估高估,有失公允,引發新台幣今(17)日開盤顯著震盪。
對於受新台幣匯率影響最為敏感產業之一的壽險業,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今日於「讓健康有力於你」記者會後受訪表示,像是台美之間匯率這類聲明,在國際間已不是特殊情況,在九月時日本、韓國、瑞士等國都有發布類似聲明,多國內容幾乎一樣,十月馬來西亞、泰國也有相同動作,內容幾乎一樣,沒有特別意義,也與市場揣測央行長期壓抑台幣升值並無太多關係。
全站首選:美駐日大使諷薛劍「像沒訓練好的狗」謝長廷:諷刺貼切但恐冒犯狗
林昭廷進一步說,對壽險業而言,目前有適用外匯價格的「變動準備金新制」,即便新台幣激烈升值,相信衝擊也不會有太大。而對於公會在提倡的 4個會計上處理方式,無論採哪一種,當然最終的處理方式還是由主管機關評估定案;但在新制下,只要外匯準備金足以吸收波動,就不會影響壽險業損益,因此不會出現「新台幣升值導致損益惡化」的情況。
林昭廷表示,台灣壽險業擁有與他國不同的特殊結構,在國際上碰到利差的問題,只能台灣自己解決,他國無法介入、幫忙解決,「那我們找了這一條路,我們透過這些手段來管理這些帳面上的匯率波動,而壽險業的資產往往都持有 20 年以上,期間並不會真正產生實際匯兌損益,僅帳面匯率會隨市場變動,才需要透過衍生性商品來平衡波動。」
有記者提到,以傳統 NDF(無本金交割遠期)來避險由於成本昂貴,對此,林昭廷指出,2012 年推動累積外匯準備金紙度,就是為降低避險成本,實際成果也被證明成功。若能持續累積數千億外匯準備金,當未來新台幣大幅升值,帳面波動即可完全吸收。
現正最夯:民進黨恐面臨政治風暴!「公投綁大選」民調:5成8贊成碾壓2成8反對
對於匯率評價是否會影響明年金控獲利,林昭廷回應「不受影響」,目前,全體壽險業五月後陸續採用外匯準備金新制、增提準備金後,到年底前還會再增提 30%,整體匯價升值風險可控。
※Newtalk提醒您: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