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航空母艦,傳出自12日起加速北上,穿越民都洛海峽(Mindoro Strait)向西離開南海,此舉被視為其在該海域最後一次例行巡弋的結束。根據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及開放來源情報(OSINT)追蹤,尼米茲號航艦打擊群(CSG-11)自10月底重返南海後,主要活動於南沙群島(Spratly Islands)以東及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以南約200-240公里國際水域,期間與中國海警及解放軍海軍艦艇多次近距離遭遇,但雙方均維持安全距離,未爆發直接衝突。
此番加速撤離的背景,與尼米茲號在10月下旬兩起艦載機事故密切相關。尼米茲號於10月26日下午在南海國際水域發生罕見雙機連續墜毀事件:一架MH-60R「海鷹」(Sea Hawk)直升機於當地時間14:45墜海,3名機組員獲救;30分鐘後,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戰鬥機亦失事,2名飛行員彈射逃生並被救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0月27日在亞洲訪問途中接受媒體訪談時,點名「劣質燃料」或為肇因,引述海軍調查指兩機均使用JP-5航用燃料,可能遭污染或微生物汙染,凸顯供應鏈漏洞。美國太平洋艦隊聲明指,5名人員均安全無虞,正展開調查,初步排除外部干擾,疑似機械或燃料因素所致。尼米茲號自3月展開最後一次部署以來,已在中東及印太地區執行逾半年任務,此次事故凸顯老舊航母(1975年服役)在高強度作戰下的挑戰。
全站首選:快訊》09:22宜蘭縣員山鄉發生規模4.5有感地震 最大震度宜蘭縣牛鬥、新北市汐止3級
綜合衛星影像及Flightradar24飛行軌跡顯示,尼米茲號於11月8日至11日在南沙群島東南約270公里處逗留,期間伴隨3艘勃克級(Arleigh Burke class)驅逐艦及1艘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class)巡洋艦,進行飛行作業及海域安全巡邏。中國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台(SCSPI)推測,美軍已於11月初完成2架墜毀飛機的打撈作業,利用專門水下機器人及探路者級(Pathfinder-class)測量船,在水深數千米海域定位並回收殘骸,以防科技機密外洩;此推測基於美軍歷史先例及南海水文數據分析。中國方面則部署三艘055型驅逐艦及一艘054A型護衛艦,於黃岩島以南200公里處穿插美軍陣型,雙方艦艇曾多次「不安全接近」,但未逾越國際航行規範。分析人士指出,此類「灰色地帶」對峙反映南海主權爭議持續升溫,美國此行旨在強化自由航行及盟友支持,中國則強調維護「核心利益」。
尼米茲號預計於2026年5月退役,返回華盛頓州基薩普海軍基地(Naval Base Kitsap)後,再移至維吉尼亞州諾福克(Norfolk)進行除役程序。南海局勢敏感,美中軍事互動恐持續影響區域穩定。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台(SCSPI)貼出航跡圖,指尼米茲號航艦自12日起加速北上,穿越民都洛海峽向西離開南海。 圖:翻攝「微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