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稍早報導,美國已經悄悄超越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倡議組織(China 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取得的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在非洲的投資額為78億美元(約新台幣2419.13億元),而中國的投資額為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40.58億元)。這是自2012年以來,美國首次重新奪回領先地位。

報導指出,這些投資是由美國聯邦政府下轄的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主導。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正值川普總統的第一任期,毫不掩飾地表示,其使命是與北京抗衡。 DFC在其網站上稱,其成立的目的是「遏制中國在戰略地區的影響力」。

當前熱搜:「鳳凰」颱風外圍水氣移入 4縣市大雨特報!迎風面雨勢越晚越明顯

報導指出,非洲大陸蘊藏著豐富的關鍵礦產和金屬,例如鋰、稀土、鈷和鎢,這些對於製造和操作個人科技產品至關重要。從電動車到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再到武器系統,這些材料也不可或缺。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關鍵礦產和金屬市場的最大參與者。中國擁有豐富的國內儲量,並且由於在海外(尤其是在非洲)的大規模投資,能夠獲得來自海外的供應。

北京在加工全球供應方面也佔據了主導地位,並以限制出口為威脅,令美國感到不安。這使得美國更加迫切地尋求增加其獲取關鍵礦產和金屬的管道,而非洲的礦產儲備被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現正最夯:11月登陸颱風有多罕見?鳳凰颱風前已隔58年 若發生將創史上第三晚紀錄

如今美國投資超越中國,也帶來一些實質上的改變。

去年,盧安達礦業公司三一金屬(Trinity Metals)從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獲得了390萬美元的贈款,用於開發其在盧安達擁有的三座礦山,這些礦山生產錫、鉭和鎢。

該公司董事長麥考密克(Shawn McCormick)表示,「美國政府一直非常支持我們所做的工作,即尋求將供應鏈直接引入美國。」

納米比亞第一國民銀行集團(FNB Namibia)的經濟學家海曼博(Sepo Haimambo)指出,非洲國家在與美國實體談判時必須堅定維護自身國家利益,不應指望任何優待。

「指望(美國人)代表非洲提出符合非洲最佳利益的條款是不現實的。因此,非洲確實需要為這些談判做好準備,並明確自身想要的結果。」

海曼博女士補充說,非洲各國政府應該擺脫簡單的礦產交易模式。 「我們可以考慮採用不同的框架。」

「可以考慮生產分成協議、合資模式以及本地股權參與。最終,這將為非洲國家創造機會,例如設立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於教育、醫療等發展領域。」

她也希望看到更多礦產和金屬在非洲本地加工,而不是簡單地將礦石出口到海外,因為本地加工利潤更高。

三一金屬目前將盧安達的鎢運往賓州的一家加工廠。該公司還達成了一項協議,將盧安達的錫運往賓州的一家冶煉廠。

正在非洲南非豪登省建造關鍵礦產和金屬精煉廠美國資源集團(American Resources)的子公司「ReElement Africa」,其執行長金凱德 (Ben Kincaid)指出,「我們意識到可以與非洲國家合作,在採礦項目中將煉油設施與資源開採相結合,從而真正實現價值最大化、提升勞動力技能、圍繞該地區建立經濟,並為進一步的工業發展奠定基礎,這令人倍感欣慰。」

海曼博補充說,展望未來,美國和中國在非洲可能會面臨來自其他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她指出,巴西、印度和日本等國對非洲大陸的興趣日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