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半導體公司安世Nexperia)上(10)月與中國工廠之間的管理爭議持續升溫,目前安世企業聲明與其劃清界線,聲明強調中國廠自10月13日後生產的產品「無法保證真實性與品質標準」。

據《觀察者網》報導,隨著中美雙方日前就貿易議題達成協議,荷蘭政府態度出現轉變。荷蘭經濟事務大臣卡雷曼斯(Micky Adriaansens)昨(6)日表示,荷方已接獲中、美兩國通知,安世中國工廠的晶片出貨可望在未來幾日內恢復。他強調,這與中方向歐盟通報的內容一致,預計晶片將重新流向歐美及全球客戶。

現正最夯:補充保費新制 王義川:為何沒繳費的中國人來台依親可用健保?這事沒解決都不用談!

安世半導體生產的晶片供應全球汽車工業。 圖 : 翻攝自安世官網

不過,安世荷蘭總部仍在同日發表聲明,與中國工廠「劃清界線」。公司聲稱,中國廠自 10 月 13 日後生產的產品「無法保證真實性與品質標準」,同時表示中國工廠已「脫離總部管理」,拒絕付款、私自使用公章並開設未授權帳戶。安世因此宣布自 10 月底起,暫停向東莞工廠供應晶圓

母公司聞泰科技則強調,任何重啟出口的協議都必須包括恢復前執行長張學政職務的條件。聞泰指出,安世(中國)已與荷蘭總部「脫鉤」,目前庫存足以供應至2025年底,並正尋找新的晶圓供應來源。

據悉,安世全球晶片約七成需在中國進行封裝後再出口,剩餘三成分別在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完成。而荷蘭政府此前介入中資企業內部管理,引發中方強烈不滿,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昨日也再度表態,批評荷方「不當干預企業運作」,導致全球半導體產供鏈動盪。

全站首選:鳳凰颱風案例罕見!氣象專家列「3特點」:幾乎無一個案

安世半導體。 圖 : 達志影像/路透社

目前中方已批准相關出口豁免,協助安世中國恢復供貨,並呼籲荷蘭「以負責任態度」尋求建設性解決方案。

《大紀元》則引述安世聲明指出,除了中國工廠之外,其餘位於歐洲與東南亞的生產線運作正常,公司已採取替代供應方案以維持交付。安世強調,所有非中國廠生產的晶片均使用原裝晶圓與授權材料,完全符合法規與品質要求。

此次安世事件不僅重創中荷互信,也讓全球汽車業陷入新一輪晶片荒,其中便包括德國零件大廠采埃孚與歐摩威(Aumovio)在內的多家企業已向中國尋求出口豁免,以避免產線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