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亞美尼亞正與印度協商一項關於蘇-30的採購協議,據《印度國防新聞》報導稱,此採購案值約在 25 至 30 億美元,預計第一階段將交付 8 至 12 架戰機,以及相關培訓、支援與武器整合。值得注意的是,亞美尼亞的老冤家亞塞拜然才於今年 5 月採購了約 40 架中巴合製的 FC-1「梟龍」戰機(JF-17雷電),其中的競賽意味濃厚。

正在改造的梟龍戰機。圖:翻攝自 X《Armed Forces Update

該報導表示,印度提供的蘇-30 將搭載自主研發升級,包括「烏塔姆」(Uttam)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阿斯特拉」(Astra)MK-1 和 MK-2 超視距飛彈,以及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的電子戰系統。這些升級被期待能夠在感知作戰、續航能力等方面勝過梟龍裝備的 KLJ-7A 雷達和 PL-15 飛彈系統。

全站首選:CPB中國棒球城市聯賽來搞統戰?背後又是悍創在搞鬼

《觀局有语》在騰訊網上評論道,這場軍購對壘不再只是「機型之爭」,而是代理關係與戰略信任的明牌,誰的戰鬥機站在了誰的背後,才是真正的問題核心。亞塞拜然所採購的梟龍,雖是巴基斯坦的代理版本,但亦可稱是中國產品,其實相當於中國介入了高加索的地緣軍事衝突。

高加索三國(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是在蘇聯崩解之際獨立的,普丁一直視之為俄羅斯勢力範圍 圖:取自維基百科 by Jeroenscommons CC BY 2.5

另一方面,印度或許也欲趁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焦頭爛額的空檔,往高加索橫插一腳。《觀局有语》提到,2023 年以來,印度與亞美尼亞簽署了一系列安全合作備忘錄,從地空導彈系統到戰術裝備出口,合作範圍顯著擴大,蘇-30 更是一則「亞美尼亞有了新靠山」的訊號。

故未來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或可能演變成一場中印空軍的「代理人戰爭」,其比的不只是武裝、極速與推重比,更是雙方出口策略、後勤系統與穩定性的較量。目前俄國深陷東歐泥淖暫時抽不出身,而西方亦沒有或無法真正意義上介入高加索,這片真空,就目前中、巴、印的情況來看,衝突的風險可能比想像中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