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核安全局 9 月表示,第四代核能技術獲重要突破,研發多年的「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堆」原型機已初步驗證成效,目前全球唯一的釷基熔鹽堆已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建成運行。而《新華網》則稱 11 月 1 日表示,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主導,建成的 2 兆瓦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堆近日首次實現釷核燃料轉換,在國際上首次獲取釷入熔鹽堆運行後實驗資料,成為目前全球唯一運行並實現釷燃料入堆的熔鹽堆。

研究人員正在操作實驗堆樣品。圖:翻攝自新華網

中方宣稱,該科技可追述至 2011 年的「TMSR」項目,旨在研發空氣冷卻的核反應爐,該廠則於 2020 年頒布建築許可,並於次年完成。《瞩望云霄》在騰訊網上表示,該反應爐對於中國有兩個顯著的優點,一是不依賴中國缺乏自產能力的鈾,改用儲量較豐富的釷,能增進中國核能的自給自足,避免被「卡脖子」;二是其輕量化、高功率的特性,十分適合用於核潛艇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能為雷射武器電磁砲等高耗能的理論武器提供能源。

當前熱搜:9億CEO雙屍案!幕後藥頭「22歲女富二代」身分曝光

中共在北京閱兵展示的LY-1雷射武器。 圖 : 翻攝自CCTV

誠然,在這一切實現之前,必須要先克服實用化的難關。團隊負責人戴志敏表示,團隊將以 2035 年建成百兆瓦級釷基熔鹽堆示範工程為目標,實現示範應用。以現況來說,釷基熔鹽堆確實是西方未大力發展的技術,中國在這一項目上的發展議有其特殊背景,但所謂「彎道超車」的代價,即是在漫長的實用化、應用化道路上,中國恐怕只能單打獨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