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喊出「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後,如今印度也準備「跟進造夢」。在中國船舶崛起、美國視之為「眼中釘」的背景下,印度試圖趁勢崛起、打造「亞洲第四造船強國」,但外界普遍認為這場「造船夢」更像是一場漫長的理想實驗。

根據《日經亞洲》和《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於 29 日在「印度海事週」上宣布,政府將全力支持造船與港口發展,計劃在 2047 年印度獨立百年之際讓印度船舶的全球貨運量份額從 1% 暴增至 20%。這場盛會吸引超過 85 國代表與 500 家企業參與,莫迪意氣風發地宣稱:「21 世紀的印度海事部門正以巨大速度與活力前進,印度將成為全球供應鏈韌性的象徵。」

全站首選:內幕》閃兵重創選情是關鍵 派系怒批溫朗東「踩著別人、不會比較高」

莫迪還表示印度港口「表現優於許多已開發國家」,並指出印度港口正成為發展中國家中效率最高的代表。不過,分析人士指出,莫迪的話雖響亮,但距離現實仍相當遙遠。

印度喀拉拉邦高知市的科欽造船廠。 圖:翻攝自龍de船人網

今年 9 月,印度政府宣布啟動總額 78.6 億美元的造船扶持計畫,設立「海事發展基金」以推動船廠與基礎設施升級。核心力量是國營的科欽造船廠(Cochin Shipyard),該廠自 1972 年成立以來,曾在日本三菱重工協助下建設首座船塢,過去五年交付 70 艘船,包括海軍艦艇與商船,主要供應國內市場。

財報顯示,該廠截至今年 3 月的財年營收成長超過 20%,淨利亦上升。不過,為了打入國際市場,科欽正積極尋求海外合作:今年 7 月與韓國現代造船簽署技術合作備忘錄,10 月又獲法國航運巨頭 CMA CGM 訂單,將建造六艘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日本三井 OSK 海運也考慮在印度下單建造油輪。

當前熱搜:徐國勇告誡卓冠廷「林岱樺造勢絕不能上台」! 民進黨:黨職應保持中立

儘管訂單頻傳,印度的造船實力仍與中、韓、日三大造船國相距甚遠。根據數據,2022 年這三國完成的造船噸位合計占全球九成以上,而印度的占比仍微不足道。印度在 2023 財年雖造出 200 艘船,比 2020 年成長三倍,但在全球市場仍屬「邊緣玩家」。

印度科欽造船廠董事長馬杜·奈爾坦言:「要讓印度造船業真正成長,至少還要 15 年,甚至更久。一切不會一夜之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