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今(30)日主持第五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中內政部以「近零碳建築的轉型與展望」為題進行專案報告,宣布啟動「近零碳建築減碳旗艦計畫」,聚焦三大主軸──「擴大建築能效」、「老宅延壽及社會住宅」以及「綠領人才培育」,目標在2026年提前達成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近零碳的目標,打造具韌性的「零碳台灣」。
內政部指出,根據2024年統計,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259.866百萬公噸CO₂e,其中住商部門佔21.51%,是僅次於能源與製造業的重要排放來源。為此,內政部與經濟部共同提出住商部門減碳行動方案,預計2030年住商排放量降至37.331百萬公噸CO₂e,住宅部門則須降至18.675百萬公噸,預期減碳達10.07百萬公噸CO₂e。
當前熱搜:川習會原訂4小時會談100分鐘就結束! 他抓一貓膩:川普看習近平念稿十分不耐煩
在「近零碳建築減碳旗艦計畫」中,第一項為「擴大建築能效」,預計每年可減碳4.7百萬公噸。內政部說明,將推動公有與民間既有建築能效改善,要求各級政府自下而上盤點並升級建築能源效率;同時推動新建建築設置太陽光電法制化,並協助易孤立地區建構能源韌性系統,確保災時可維持民生、消防等基本電力。此外,也將鼓勵設置立面太陽能光電板,透過彩繪塗層設計,兼顧美觀與環境友善。
第二項為「老宅延壽及社會住宅」,預估每年可減碳2.003百萬公噸。內政部指出,透過「老宅延壽計畫」與「國土安全韌性特別預算」3年50億元經費,將推動500棟四至六層集合住宅及透天老宅延壽工程。部內估算,延壽取代拆除重建可減碳六至七成,同時兼顧社會住宅興辦與城市更新效益。
第三項為「綠領人才培育」,目標每年培訓3,600人。內政部表示,將與環境部及教育部合作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推動大專院校開設「近零碳建築」課程,為未來綠色轉型培養專業人才。
當前熱搜: 謝龍介能讓台南「綠地變藍天」? 名醫揭這「唯一關鍵」......
報告最後總結四項重點成果:一是提前於2026年達成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近零碳目標;二是推動老宅延壽,單案可減碳六至七成;三是深化綠領人才培育,推動淨零公正轉型;四是2030年達成住宅部門減碳35%的階段性目標。政府將持續結合產官學力量,加速綠色轉型,打造「零碳韌性台灣」。
另外,環境部長彭啟明報告「淨零路徑下空氣污染改善共效益契機」,並發表全國第一份《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以科學實證為基礎,提出我國空氣品質治理新藍圖。在健康研究方面,提出各項空氣品質與健康關聯的實證研究,只要空品改善就能具體降低國人疾病負荷,展現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的息息相關。社會溝通方面,政府則擘畫藍圖,確保跨域合作、強化社會溝通、打造多層防護,展現政府維護空氣品質的企圖心。
從國際潮流來看,推動淨零減碳、改善空氣污染,包括台灣在內的國際上主要國家的共識與趨勢,全球已有130多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宣示與行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發佈系列評估報告中第六份(IPCC AR6),明確指出減碳行動帶來空氣品質改善,健康經濟效益可能與減緩成本相當,甚至更高。
有鑑於此,日前環境部舉辦一系列「AIR 2025:智慧城市永續清淨空氣科技創新論壇」,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廣納匯聚民眾建言,務求為我國空氣品質政策注入新動能,擘劃未來新空品政策白皮書治理藍圖,積極與國際接軌,打造更具韌性的永續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