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9日專電)法國智庫舉辦研討會,探討台灣在法國印太政策中的地位。學者觀察到,法國近年在南海和台灣周圍國家的活動有所增加,在菲律賓尤為明顯。
國際暨戰略關係研究所(IRIS)昨晚舉辦研討會,由里爾天主教大學(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ille)教授庫赫蒙(Barthélémy Courmont)主持,波爾多蒙田大學(Université Bordeaux Montaigne)博士後研究員關亞卓(Alexandre Gandil)、台灣議題專家普拉賽(Hugo Plassais)出席,東亞和印度太平洋事務專家布朗丁(Benjamin Blandin)透過視訊參與。
現正最夯:正國會出手相挺?林佳龍震撼表態挺「不貪不取的林岱樺」網友炸鍋
法國政府今年7月更新印太戰略報告,強調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布朗丁指出,近年法國在台灣周圍國家的活動顯然有所增加,例如在菲律賓,以前沒有常駐國防代表團,現在有;以前沒有武官,現在也有;以前法國船艦很少停泊港口,現在比較頻繁,近期還參與了海上演習。
他說,法國在南海地區,尤其在台灣附近的活動明顯增加,「從外交和軍事觀點來看,(法國的)部署或許不在台灣,但在台灣附近明顯強化」。
全站首選:川習會前川普一句話「震撼北京」汪浩:這是印太新秩序的戰略紅線
外交部長林佳龍昨天發表「國際海底電纜風險管理倡議」,強調海纜對金融市場、供應鏈、能源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及除了天災和漁業活動可能損壞海纜之外,更令人擔憂的是蓄意破壞。
深諳海纜議題的布朗丁說,中國確實開始在不同地區破壞海纜,即便不是每次都由中國公然動手,卻往往涉及中國船隻,或有中國籍船長和船員,可能掛的是其他國家的「權宜船旗」,但最終不管直接、間接都指向中國,一致的線索很多,不太可能只是偶發意外事件。
布朗丁還提到中國利用「非政府」海上資產,例如科研船、醫療船、遠洋漁船,另有浮標、無人機、漂浮雷達平台等,行動手段非常廣泛,中國不久前展示能切斷水下4000公尺海纜的自主研發無人機,也是一個例證。
熟悉金門的關亞卓說,有人將金門比擬為亞洲的克里米亞(Crimea),但他不這麼認為,因為兩岸潛在衝突的前線投射在海峽中線,實際上現在被視為第一前線的是更接近台灣的澎湖群島。
但他表示,金門對北京仍具戰略利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測試灰色地帶活動的試驗場,可用來試探切斷海纜、試飛無人機、挖沙等,以便日後在台灣周圍擴大執行類似行動。
普拉賽則提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不可預測性,並認為目前存在一種交易式做法,即美國安全保證要付費來換,不只台灣,其他地方也遇到一樣情況。
他指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安全合作關係也正從「星形架構」轉向網狀,以前是以美國為中心,每個夥伴都想與美維持關係以確保安全,現在則出現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等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