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的10月國政民調(10月20日至22日調查)結果顯示,在歷經兩次大罷免挫敗的賴清德總統,其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已經從民調谷底逐漸回升到41.7%與40.1%,只與負面評價拉近到5.8%與13.2%的距離,瀕臨民意崩盤危機暫時化解,而民進黨的好感度也同步反彈到高點為38.6%,比國民黨的35.7%及民眾黨的32.6%逐漸小幅拉開距離。基本上,這是因為賴清德與民進黨在這個月沒有犯大錯,黨內紛爭漸趨平緩,而國民黨陷入黨主席選舉的紛紛擾擾,民眾黨則因為黨主席黃國昌陷入狗仔風暴,所構築而成的新民調此消彼長結果。

最值得關注的兩岸關係民調議題則頗有看頭,首先在台灣和中國在哪些方面比較接近方面,民調結果呈現出跟以往大致相同的情況,依序認為語言文字、歷史文化、血緣關係與宗教民俗都有五到六成多的認可,但對比2013年4月的民調結果則顯示略有小幅度比例的下滑,尤其是在血緣關係下滑11.1%及宗教民俗下滑有6.4%,這顯然是台灣近十幾年來在有關國族認同與中國大陸有越來越遠的距離所致,還包括最近宗教界人士(尤其是一貫道道親)到對岸參加各種活動有多人失蹤或被拘留問題有密切關係。至於原本就是兩岸交流與融合最大問題所在的社會生活和價值觀以及意識型態和制度問題,仍然難以跨越障礙,僅有16.6%及6.4%的認可比例,這可謂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對兩岸關係問題最難加以突破的政治瓶頸!

當前熱搜:謝龍介稱林俊憲差距拉近中 陳亭妃:怕什麼、別介入綠初選

其次,在認為要解決台灣與中國長久政治爭議,兩岸最終難免會發生軍事戰爭的議題方面,有60%的人不同意此說法,只有31.4%表示同意;在認為避免被中共統一,每人應付出一切代價,若有必要可為台灣犧牲生命的議題,則有53.2%不認同,40.8%認同。對比2021年4月的民調結果,當時認為會否發生戰爭的比例,不同意者有54.2%,同意者有39.6%,等於同意與不同意的差距就增長了近一倍之多。換句話說,就是認為兩岸問題最終不會走向戰爭局面的人增加了許多,多數人期盼兩岸應該繼續走向和平發展的道路,縱使最後必須面臨兩岸關係終局發展的政治談判,不管結果會是如何,也更不願意看到兩岸面臨兵戎相見的戰爭攤牌局面發展。

此從上述後半段的民調結果更加獲得了印證的結果。認為為避免被中共統一,若有必要可為台灣犧牲生命的人,在2021年4月調查結果,不認同者僅有48.6%,認同者有45.2%,僅有3.4%的差距,但經過了4年半,也就是2025年10月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不認同者來到53.2%,而40.8%認同,有12.4%的差距,兩相比較是增加了有3到4倍的比例。顯然,台灣多數人為了避免被統一而戰的決心有快速下滑的趨勢,某種程度上來看,台灣多數人民兩種微妙的心理反應,似乎目前是畏懼戰爭的情緒遠遠超過被中共統一的情結所左右。

最後,認為較能維護台灣安全、避免兩岸戰爭的做法,有高達58.3%的人支持「兩岸政府恢復談判以及放寬民間交流」,28.2%的人支持「我國每年增加預算購買武器加強國防」,僅有3%支持「我國全力配合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顯然台灣多數人民心中認可的「避戰」作法並不是多買武器,因為打不贏中國大陸,也不是完全的「倚美論」,因為川普總統不可信任,也更不可靠,對美國的可能出兵保護台灣或與中國大陸開戰,也多所疑慮及保留。

現正最夯:美軍怕了! 部署委內瑞拉外海8美艦紛紛緊急撤離 因這「龐大力量」來了…..

總之,歸結其因,兩岸關係發展原本就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及衝擊,台灣內部朝野惡鬥、社會撕裂、政治認同差異以及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風格與民氣沈浮都是重要關鍵,再加上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變動發展,以及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軍事對抗等國際因素的作用,目前台灣的多數民意走向是「避戰求和」,因為「不知為誰而戰」,更不願看到兩岸爆發戰爭的結果是台灣成為「棄子」,成為國際上的「政治孤兒」。

尤其是,當美國總統川普把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逼向美國投資設廠,可能把台灣當作「可以交易」的政治籌碼之際,台灣人民還能夠如何不「疑美」呢?當「疑美」與「恐中」又開始彌漫在台灣人民心中擺盪,甚至逐漸變動失衡時,又有誰可以信賴依靠呢?這已經不是認同你是「台灣人」或「中國人」,或者是「兩者兼具」的政治歸屬感問題了,也不是統獨意識型態政治爭議或生活價值觀與制度差異問題的個人喜好態度了,最後就是政治實力、利益與生命財產「權衡利弊」的可能結果吧!

作者:陳淞山(前陳水扁總統辦公室主任)

本文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