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凱米颱風來襲時,坦尚尼亞籍雜貨船「福順輪」在高雄港外海擱淺後翻覆,造成福順輪沉沒全損,其中2名船員罹難,3名船員失蹤。對此,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今(29)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指出,除了受颱風帶來的強風巨浪影響和船長航行決策失當,造成事故以外,該船隻船齡已39年,屬於高風險船舶,但航港局卻未確實掌握船隻狀況,將其列為低風險船舶,不利於淘汰或降低次標準船的危害。

運安會說明,去年7月25日上午6時02分,載有9名緬甸籍船員和8個冷凍貨櫃的坦尚尼亞籍雜貨船福順輪,IMO編號8510221,總噸位599,在高雄港一港口約15.4浬處因船體左傾而進水。隨後船長宣布棄船,造成船體沉沒,3名船員罹難,2名船員下落不明,另有4名船員漂流至高雄海岸後獲救。

全站首選:北車性侵案受害者竟是7旬婦人!網嘆:連阿嬤都難逃魔掌

針對福順輪擱淺沉沒事故,運安會指出,事故發生時,凱米颱風外圍環流產生的強風巨浪使台灣西半部海域處於惡劣天氣。然而,由於福順輪船長未及時採取避讓措施遠離海況惡劣區域,加上航行決策失當,使福順輪未能脫險,大量海水湧入貨艙和機艙,才會造成船舶沉沒。

除了天氣因素和人為疏失外,運安會提出,福順輪船齡已39年,且其貨艙艙蓋設計在惡劣的海況下,會隨船體搖晃而移動,容易導致貨艙進水。加上船體未設置貨艙進水警報和艙底水抽取設備,讓船員無法確認貨艙進水情形和抽出海水,屬於高風險船舶。然而,我國新港口國管制檢查資料庫與東京備忘錄資料庫內容存在巨大差異,竟將福順輪列為低風險船舶。

運安會表示,由於台灣港口國管制檢查任務繁重,且港口國管制檢查員還要兼辦其他行政和監理業務,若航港局持續無法掌握船旗國黑名單、船級協會和船舶管理公司表現度、表現不佳船舶列表等重要資訊,將不利於淘汰或降低次標準船之危害,未來還可能再度發生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