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4年出資58億元的TaiwanPlus日前因新聞干預引發爭議。監院最近調查報告也指出諸多缺失。其中除了缺乏台灣觀點新聞外,另外,該台雖以英文為主要播報語言,但根據約談證人指出,曾因具台灣腔調之英語而遭主管拒絕出現在鏡頭前播音,但目前播報人員已涵蓋英國、美國、印度、紐西蘭等多種口音,然排除台灣口音,不僅違背平台「傳遞台灣觀點」之初衷,亦有歧視本國籍人才之虞。
「TaiwanPlus」日前因英籍編輯艾永青(Ed Moon)因不滿政治干預新聞和公共討論空間被極端言論佔據,以及家人安全受到波及,最終選擇辭職並返英,引發關注。監院日前也公布林郁容、紀惠容及王美玉等提出關於「Taiwan Plus」的相關調查報告。
當前熱搜:瞎扯特約獸醫到非洲豬瘟豬場診療!台中市政府被打臉改口感到抱歉
監委除了詢問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該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發展司吳司長宜璇、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總經理徐秋華及TaiwanPlus執行長余佳璋等相關主管人員,並辦理2場證人會議。
據審計部民國112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文化部為向國際傳播台灣文化價值,辦理「發展國際數位傳播計畫」(110-113年),總經費達新台幣58億元,補助具國際傳播專業之法人組織建置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Plus)及製播具台灣特色之節目。
TaiwanPlus觀看次數與觀看時數趨勢,觀看次數呈穩定成長趨勢,由111年之4,412萬432次,成長至112年之1億2,823萬1,231次;觀看時數亦由111年之116萬2,355小時,成長至112年之236萬366小時。
全站首選:非洲豬溫案場廚餘稽查大漏洞 江肇國:誰相信中市府沒責任?
不過,TaiwanPlus觀看次數與觀看時數雖呈穩定成長趨勢,惟從使用者IP分布顯示,觀眾觀看次數區域集中於亞洲地區為67.6%,美洲次之為20.6%,兩者合計均已逾88%,歐洲及大洋洲地區觀看者占比偏低(如下表),顯示平台尚未有效滲透目標市場。
調查指出,TaiwanPlus作為我國對外傳播之公共媒體平台,新聞內容應真實反映台灣觀點,並具備國際傳播力,但TaiwanPlus新聞編採決策權限高度集中於少數主管,跨國團隊間共識不足,對於國內與國際新聞之選題標準差異顯著,亦曾發生新聞焦點失準之情形,影響平台公信力與形象。
主導新聞編採之外籍主管對台灣社會脈絡掌握有限,與我國籍編採人員在新聞選題與處理方式上意見分歧,面對重大國際或本土事件時,常出現判斷標準不一之情形,且決策權限集中於外籍主管,此一組織架構凸顯TaiwanPlus已浮現編採失衡之風險。
「多數受訪者均反映一個共同問題,即是新聞內容決策流程中最高管理決策者-總編輯一職的空缺。據受訪者陳述,每日新聞內容透過編採會議決定,以指派編輯(assignment editor)與外部顧問擔任主要決策者,共同作成判斷。新聞部兩名主管雖會從旁參與,但實為旁聽居多,甚少介入新聞編輯採訪相關決策」
監院於114年3月28日辦理2場證人會議,相關證人表示,「TaiwanPlus離職率很高。114年年初到現在(114年3月底),我已知大概有10個人離職」、「每天早上選稿主持會議的是住在紐西蘭的顧問,他沒有來過台灣,也不會講中文、看不懂中文,會有其他3位關鍵人物提供選稿方向,總編輯會從這些內容中挑選。但是其中有2位沒有跑過新聞的經驗,第3位則是政治立場有點偏頗,沒有做到平衡報導」。
證人進一步指出,我國籍員工所提出之新聞選題建議,常遭主管否決或未予採納。突顯每日新聞選題決策權限集中於少數主管,未設制度性編輯會議或多元審議機制,選題流程缺乏透明性與集體參與,形成決策主導權限失衡之現象。
另查,TaiwanPlus新聞部各職位群之本國籍與外國籍人員占比落差甚大,核稿編輯群共7人,外籍與本國籍比例為6:1;記者群外籍與本籍比例為9:4;編輯台外籍與本籍比例為0:7,攝影團隊外籍與本籍比例更達0:22。此一人力結構顯示TaiwanPlus聘用人才時,長期將英語能力置於首要條件,並偏好由外籍人員主導新聞製作與編審工作,導致台灣新聞專業參與不足,亦加劇團隊間對新聞價值判斷之落差。
TaiwanPlus係以英語播報為主之國際傳播平台,原應展現台灣多元文化與語言特色,但據證人表示,曾因具台灣腔調之英語而遭主管拒絕出現在鏡頭前播音,顯見平台內部對播報人員安排存有不合理情形;又,TaiwanPlus目前播報人員已涵蓋英國、美國、印度、紐西蘭等多種口音,然排除台灣口音,不僅違背平台「傳遞台灣觀點」之初衷,亦有歧視本國籍人才之虞。
經查,監院於114年3月28日辦理2場證人會議,相關證人表示,離職員工曾因「英文有台灣口音」而被禁止播音,即使具備新聞專業背景與英語能力,仍遭排除於鏡頭之外。此一作法不僅未設合理標準,亦未考量台灣英語使用者之語言多元性,與公共媒體應展現台灣文化特色之原則相違。
再查,TaiwanPlus目前播報人員已涵蓋英、美、印、紐等多種口音,唯獨未見台灣腔調之播報者,顯示平台對語音標準採取選擇性容忍,易造成本國籍員工遭受制度性排除。證人進一步指出,主管偏好由外籍人士或ABC出鏡,對台灣人之口音存有偏見,導致台灣人才即使具備專業能力,仍難以取得播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