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對輝達(NVDA)股價前景一片看好中,Seaport Global Securities 分析師 Jay Goldberg 成了少數「逆風而行」的聲音。他不僅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對輝達給出「賣出」評級的分析師,更只給目標價 100美元,遠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的 220美元。

「所有圍繞 AI 題材的炒作,我都持懷疑態度」,Goldberg 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這不是我首次看到泡沫」,他警告,當前 AI 投資熱潮正重演 2000 年網路泡沫的劇本,一旦支撐高估值的巨額資本開支放緩,市場格局恐迅速逆轉。

全站首選:光復節連假收假日東北季風發威!北北基宜大雨特報、15縣市強風特報

在 Goldberg 眼裡看來,目前輝達的驚人成長,主要仰賴少數幾家科技巨頭的巨額資本支出。微軟(MSFT)、Meta(META)、Alphabet(GOOGL)、亞馬遜(AMZN)、甲骨文(ORCL)及 OpenAI 這六家公司正爭相建造 AI 基礎設施,它們的採購需求造就了輝達 4.5兆美元企業市值。直到今年,這五家上市公司預計資本支出將近 4,000億美元,OpenAI 也承諾投入逾 1兆美元。

然而,Goldberg 提醒,投資人關注這些巨額投入,迄今所產生的實際回報有多麼有限。

Goldberg 認為,這種模式與科網泡沫時期的電信基礎設施建設非常相似,當時思科(CSCO)等公司的股價因預期中的網路流量而飆升,不過當預期未能立即兌現時,股價便遭受重創。經過 20多年後,思科的股價仍未回到 2000 年的高點。「我們現在看到的模式,與當時的感覺非常相似。很大程度上出自於心理因素,我們將建造所有這些 AI 設施。在某個時候,支出將會停止,然後整個體系都會崩潰,我們將迎來一次重置。

全站首選:趙少康嘆「寧願中共收拾民進黨」太可怕!翁達瑞:我們終於有共識

此外,Goldberg 進一步質疑,在市場普遍認為輝達 AI 晶片供不應求、幾乎售罄下,「股價上漲的驅動力能從哪來?」並質疑,所有用來新建資料中心的電力供應來源尚未明確。此外,圍繞資料中心開發的槓桿也正不斷累積。

值得注意的是,Goldberg 給出「賣出」評級,並非建議投資人做空該股。他明確表示自己佩服輝達及其執行長黃仁勳的領導力。在他認為,「賣出」只意味著預期該股表現將遜於博通、高通和 AMD 等同業。儘管他是唯一評價「賣出」的分析師,但他對 AI 泡沫的擔憂情緒在華爾街並非個案。像是高盛執行長 David Solomon 近期曾將當前 AI 熱潮與「科技泡沫」時的狂熱進行比較。

「沒人反駁我的邏輯。有人說我太早,但沒人說我瘋。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到,AI 市場的確出現了過熱跡象,雖然輝達是一家好公司,但它並非不朽」。Goldberg 談到他的看空評級時表示。

 

 

 

※Newtalk提醒您: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