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昨(25)日啟程展開為期一週的亞洲行,美媒形容這趟出訪是他「最危險的一次賭局」。據外媒報導,川普此行行程緊湊,預計先後造訪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外界認為,這場峰會恐成美中對抗的新關鍵點。

《The Politico》報導指出,川普希望藉此行鞏固「交易大師」形象,但若談判破裂,也可能引爆他一再強調要避免的全球經濟危機。他的前幕僚史蒂夫‧班農直言,中共已向美國發動經濟戰,川普此行「等於在擲出最沉重的鐵骰子」。

當前熱搜:新北新店大片擋土牆崩落! 社區91人提前撤離

白宮官員透露,這趟行程並非「為了對話而對話」,川普目標是簽成大型貿易協議、拉攏投資,並推動印太地區和平與安全。雖然美國在川普首任期內曾試圖削弱中共影響力、重塑東南亞供應鏈,但此次川普重返白宮後,他再度掀起全球關稅戰,而多數東南亞國家仍選擇與美維持合作,預料將在峰會上表態支持川普的貿易主張。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左二)。 圖 : 翻攝自日本首相官邸

在日本,川普也將與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會晤。高市雖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繼承者,但她已表態將重新審視前政府與美國簽署的 5,500 億美元投資協議,若條件不公,將不排除退出。外界推測,川普此行可能會以緬懷安倍的方式,軟化日方立場。

同時,韓國仍在與美方就 3,500 億美元投資案談判。川普希望在此次亞太經合會(APEC)期間獲得進展,但風險仍高。

全站首選:TIME投書批賴清德「魯莽」 中央社被指誤當報導:根據外交部新聞稿

川習會登場前夕,北京宣布擴大稀土出口限制,明顯意在試探美方反應。《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習近平已批准一項「以硬碰硬」的新策略——當美方出招時,中方要以更激烈手段回應,藉此展現強硬與不可預測性。

面對中國用稀土出口限制勒索,世界各國也紛紛出招反制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by Peggy Greb(Public Domain)

不過,分析認為此舉恐弄巧成拙。稀土不僅關乎美國,也影響日本、歐洲等盟友的高科技產業供應鏈。美、澳兩國本週也宣布將共同投資 30 億美元發展關鍵礦產,削弱中國在此領域的主導地位。

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席恩(Jonathan Czin)指出,中共此次轉守為攻,時機並非偶然。他認為,川普視峰會為交易機會,而習近平關注的則是政治姿態與制度穩定,「這是兩人風格的根本差異」。

川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則強調,白宮如今「是一個樂隊、一個聲音」。他說,過去推動抗中政策時常遭內部質疑,如今連「新德里與東京都開始對北京發出警告聲」,再無人否認中共利用製造業威脅他國。

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19年6月在G20峰會會晤。圖 : 達志影像/路透社

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日前重申,希望中美能在互相尊重下透過對話化解分歧、避免「脫鉤」。週末,美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將在馬來西亞會晤中方副總理何立峰,為川習會鋪路。

但多數分析認為,雙方難有重大突破。布魯金斯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指出,「即使雙方達成臨時協議,也不會改變整體走向,這場會晤更像是既有關係的延伸,而非轉折。」

關稅仍是中美在馬來西亞貿易談判的重點。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嗆聲要對中國貨品加徵155%關稅。   圖:翻攝自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