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在騰訊網上發布報導稱,10 月 21 日,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高臺跳水」,盤中一度暴跌 6.3%,最終收跌 5.31%,創下 12 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並錄得有記錄以來第 15 大的單日跌幅。這場突如其來的巨震被高盛交易員形容為「妖股式崩盤」。金價自盤中高點 4375.59 美元/盎司急墜,本周累計下跌 3.35%,收於 4107.92 美元/盎司,結束連續 9 周上漲,多家機構指出,此次大跌實則早有技術警報,包括市場出現「美股 金銀 美元」同漲異常組合、黃金處於極度超買狀態、技術面觸及三倍標準差上限,以及黃金 ETF 隱含波動率飆升等多項訊號。

民生證券分析師邵翔指出,大跌前市場出現顛覆傳統金融邏輯的資產同漲局面,此種組合不可持續,預示短期調整。國金證券報告進一步解釋,黃金短期和長期價格明顯超買,今年以來倫敦現貨黃金已累計創下 45 次歷史新高,自 8 月 21 日至今漲幅約 30%,而根據過去五年觀察,金價短期快速上漲幅度上限通常為 30% 左右,大漲結束後一個月平均回撤 4%,因此本次大跌主因前期超買後的技術性回檔。國信證券則以三倍標準差複盤,指出自 2010 年以來每次觸及該上限均出現回檔,本輪上行已達臨界點。

當前熱搜:新北新店大片擋土牆崩落! 社區91人提前撤離

今年以來倫敦現貨黃金已累計創下 45 次歷史新高,自 8 月 21 日至今漲幅約 30%。 圖:翻攝自騰訊網

此外,黃金 ETF 規模在本輪上漲期間大幅膨脹,與年初交易結構形成核心區別,此類交易結構更容易以大跌形式告終。中國國金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陳瀚學總結,本次下跌既有技術性因素,如交易擁擠度過高、短期漲幅過快,也有短期驅動力消退,如俄烏衝突等事件變化導致避險情緒退坡,歷史資料顯示,單日跌幅超過 5.31% 的情況共有 14 次,其中 6 次與本次類似,即大跌前半年金價處於上漲通道,後續走勢出現明顯分化:半數反彈,半數續跌。尤其值得警惕的是 1980 年 1 月 11 日案例,當時金價大跌前半年累計漲幅 39.15%,與本次 34.97% 漲幅驚人相似,而大跌後半年內累計下跌 16.9%。

黃金價格史上 15 次單日大跌及前後走勢。 圖:翻攝自騰訊網

PIMCO 聯合創始人格羅斯炮轟黃金已獲「迷因股」地位,Rational Equity Armor 基金經理喬.蒂蓋同樣唱空,警告貴金屬存在泡沫,實物黃金購買量達瘋狂水準。然而,摩根大通堅定看多,分析師於 10 月 23 日報告維持黃金看漲前景,認為回檔僅是市場消化 8 月以來快速漲幅,並預期隨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金價將進一步上漲,至 2026 年第四季度均價或達 5055 美元。陳瀚學亦表示此次下跌屬健康回檔,黃金長期避險地位未受影響,只要全球滯脹、國際秩序動盪、美國赤字貨幣化背景未變,以美元計價黃金將持續處於長期上漲通道,作為對抗美元信用長期貶值的實物資產,是對混沌的定價。國信證券研報則指出,全球貨幣重構、去美元化、央行購金和供需失衡等長期因素支撐黃金牛市邏輯未變,但短期積累回檔壓力。

近 50 年黃金年度漲跌幅(%)。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