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官媒《朝中社》(KCNA)報導,北韓導彈總局於10月22日成功試射2枚高超音速飛行體,精準擊中咸鏡北道漁郎郡柜床峰台地的目標點,展現其尖端軍事技術的重大突破。官方宣稱,此試驗為持續提升對潛在對手的戰略遏制力,顯示北韓自衛國防技術的不斷升級。
《朝中社》指出,試驗屬於「北韓國防力量發展計劃」的一環,以強化自衛能力與戰爭遏制力。雖然本次試射,領導人金正恩並未到場「指導」,但報導指出,北韓中央軍委對科研團隊在新型武器系統開發中的快速進展給予以高度評價,表示新試射高超音速飛行體具備重要戰略價值。2枚高超音速飛行體從平壤市力浦區往北東方向發射,強力打擊預設目標,證明其高機動性和突防性能。
當前熱搜:快訊》20:28南投縣中寮鄉發生規模4.8有感地震 最大震度彰化縣員林、彰化縣彰化市4級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22日即表示,北韓於當日上午8時10分發射多枚短程彈道導彈,飛行約350公里,落於內陸地區。分析人士當時猜測,可能是北韓版「伊斯坎德爾(Iskander)」改良型「火星炮-11丙-4.5」。但根據《朝中社》公布照片及相關性能分析,可能並非原先猜測彈種,有可能是還在試驗階段、尚未命名的高超音速滑翔載具(HGV)變體。
韓美專家認為,北韓射彈時機正值亞太經合組織(APEC)慶州峰會前夕,被認為是北韓向國際社會「刷存在感」,意在以軍事力量強化外交影響力,迫使國際承認北韓「擁核國」地位,考驗韓美同盟的防禦態勢。

北韓官媒《朝中社》報導,22日試射2枚高超音速飛行體,成功命中陸地靶位。 圖:翻攝朝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