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太地區的緊張局勢不斷升溫,周邊國家逐漸開始加強各自的軍事實力,為可能爆發的衝突作事前準備。近期有外媒報導稱,南韓島山安昌浩級潛艇 ( KSS-III 型) 第二批次的首艘艦艇「蔣英實」號 ( SS-087 ) 已於當地時間 22 日,在韓華海洋集團 ( 前大宇造船廠 ) 的工廠內舉行下水儀式。除了加強潛艇的作戰實力與潛航時間外,南韓軍方也更改了沿用數年的潛艇命名規則,該艘潛艇也因此成為國際輿論的關注焦點。

根據中國《觀察者網》報導,雖然「蔣英實」號屬於島山安昌浩級潛艇,但整體規格已於第一批次的艦艇大不相同。其中,排水量從原本的 3,000 噸被放大到 3,600 噸,整體長度也從原本的 83 公尺增加至 89 公尺,原先的鉛電池也被更換成鋰電池,進一步延長了該款潛艇的水下續航時間。

當前熱搜:藍委怒嗆中科院長官僚「你改革了什麼?」 要顧立雄:「該換了」

除了上述改動外,南韓軍方也將「蔣英實」號的「玄武-IV-4 」型潛射導彈的發射管從 6 個單元增加至 10 個單元,並同時對戰鬥指揮系統與聲納系統進行升級,大幅加強了該款潛艇的探測、信息處理以及對地打擊能力。該報導認為,在北韓不斷加強海軍實力的背景下,包含「蔣英實」號在內的新型潛艇很可能成為南韓海軍未來水下戰鬥的核心角色。

「蔣英實」號擁有 10 個單元的「玄武-IV-4 」型潛射導彈的發射管。 圖:翻攝自 觀察者網

報導稱,南韓軍方自 2005 年起,就已經開始規劃 KSS-III 型潛艇的後續開發相關事宜,並於 2016 年時,與後來遭韓華收購的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簽訂合約,在 2018 年完成艦艇的基本設計,後又陸續於 2021 年 8 月 13 日開始首艘艦艇的鋼板切割工作、 2023 年 3 月 30 日開始鋪設艦體龍骨。該報導指出,韓華海洋預估「蔣英實」號將在 2027 年正式完工並移交南韓海軍,目前規劃建造 3 艘同級艦艇,剩餘兩艘則預估在 2028 、 2031 年交付。

與先前建造的潛艇不同,「蔣英實」號並未遵守自 2000 年代起,以近代韓國抗日獨立活動加命名的傳統,推測南韓軍方改變態度的原因,與前南韓總統尹錫悅的親日立場,以及軍方試圖避免洪範圖爭議事件再次發生的想法有關。最終,南韓軍方選擇了在 15 世紀上半葉活動的工匠兼發明家蔣英實,做為命名的標準。

與第一批次的島山安昌浩級(上)相比,「蔣英實」號的長度較長,部分設備也得到更新與升級。   圖:翻攝自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