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公布最新國內整體經濟表現持續展現韌性。雖外部環境受美中貿易摩擦升溫影響,全球景氣不確定性仍高,但受惠於AI與消費性電子新品拉貨需求帶動,出口維持高檔水準,製造動能穩健支撐經濟成長。國內物價漲勢趨緩,通膨壓力進一步減輕,顯示民生價格逐步回穩
以下是國內經濟情勢最新報告內容:
全站首選:藍委怒嗆中科院長官僚「你改革了什麼?」 要顧立雄:「該換了」
對外貿易方面,由於消費性電子新品拉貨需求湧現,以及人工智慧(AI)商機延續,抵銷傳產貨類外銷疲軟之影響,9月進出口表現仍處於相對高檔水準,9月出口年增率維持在33.80%,進口年增率則由29.48%略減至25.12%。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受惠於AI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強,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旺季,9月資通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出口年增率維持高檔水準,其餘傳產貨類出口年增率雖由負轉正,但仍處在相對低檔,高科技與傳產產業景氣依舊呈現分歧;進口方面,受AI產業鏈國際分工與出口衍生需求所帶動,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進口年增率維持高檔水準,機械進口年增率亦呈現上升,反映資本設備購置需求,但化學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等進口年增率則仍較低迷。累計2025年1-9月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29.69%,進口成長22.04%,總計2025年1-9月出超金額為992.4億美元,成長66.94%。
物價方面,因颱風豪雨干擾消退,蔬菜產量逐漸回穩,使食物類價格年增率由8月3.18%縮減至9月2.64%,對總指數影響0.71個百分點,較上月減少0.14個百分點。此外,因9月起實施新購汽機車貨物稅減免加碼措施,搭配廠商優惠促銷活動,帶動交通及通訊類價格年減幅度擴大。9月整體CPI年增率由8月1.60%縮減至1.25%,核心CPI年增率亦由8月的1.75%縮減至1.46%;PPI方面,因化學材料及其相關製品、基本金屬與電子零組件價格年減幅度縮小,使PPI指數年增率由8月的-4.83%上升至 -3.73%。累計2025年1-9月CPI年增率1.77%,PPI年增率為-1.53%。
在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方面,2025年9月底共有8,505名勞工實施減班休息,其中多集中在製造業,尤以金屬機電工業受影響最嚴重,其實施人數高達6,749名勞工,占整體減班休息人數79.4%。薪資方面,8月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總薪資平均數為65,207元,年增4.35%,8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50,885元,年增3.07%,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2025年1~8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年增1.29%,1~8月累計實質總薪資年增2.02%。
股市方面,受美國勞動數據疲弱帶動降息預期升溫影響,加上國內晶片龍頭營收亮眼,以及甲骨文取得OpenAI大型訂單,帶動台灣AI伺服器供應鏈可望受惠,吸引資金持續湧入AI權值股,進而推升台股走勢,台灣加權指數9月底收在25,820.54點,上漲6.55%,平均日成交量為4,851.60億元。
匯率方面,9月上旬外資大舉買超台股並匯入資金,帶動新台幣升值,加上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將啟動降息,進一步推升匯率走勢。然而,下半月外資轉為賣超並將資金匯出,且聯準會主席會後談話釋出降息將採謹慎態度,使新台幣漲勢趨緩,9月底匯率收在30.469美元,升值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