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風暴擴大至消費端,台中市政府證實,梧棲區爆發疫情的養豬場,在豬隻已出現病徵的10月13日,仍有豬隻被運往大安肉品市場,其中28頭順利拍賣上市。由於這些屠體多以溫體豬形式直接流入傳統市場,市府相關單位正緊急勾稽比對交易資料,全力追查這些肉品的最終流向,釐清是否已進到消費者餐桌。

據調查,該案場的豬隻自10月10日起就出現異常狀況,但直到場內累積死亡豬隻高達117頭後,疫情才正式被檢驗確認。而在這段未被發現的空窗期中,已有30頭豬隻被送往屠宰,除了運送途中死亡的2頭外,其餘28頭皆已進入拍賣流程,引發食安疑慮。

當前熱搜:藍委怒嗆中科院長官僚「你改革了什麼?」 要顧立雄:「該換了」

面對民眾憂慮,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出面說明,非洲豬瘟是一種在豬隻間具高度傳染性的惡性疾病,但其病毒並不會感染人類。他特別強調,該病毒具有不耐高溫但耐低溫的特性,只要將豬肉完全烹煮至熟透,病毒便會死亡,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不過,若食用未煮熟的肉品,主要風險並非來自非洲豬瘟病毒,而是豬肉腐壞後可能滋生的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等常見病菌。

針對病毒的來源追查,由於該養豬場採用廚餘餵養,外界普遍將矛頭指向廚餘是潛在的防疫破口。對此,台中市農業局長張敬昌回應,目前確切的感染途徑仍在疫調階段,尚無法斷定與廚餘有直接關聯。

調查重點之一,將鎖定該場的廚餘處理流程是否符合規範,也就是蒸煮時中心溫度須達到攝氏90度以上,並持續攪拌至少1小時。然而,官員也坦言,想直接從成分複雜的廚餘中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或受污染的肉屑,以現行的檢驗技術而言,存在相當高的難度。

當前熱搜:熱帶擾動持續靠近台灣!專家曝「颱風」生成機率

動保處補充說明,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相當多元,主要為接觸傳染。除了廚餘之外,包含節肢動物、豬隻的分泌物與排泄物,甚至是進出牧場的車輛及人員,都有可能夾帶病毒而成為傳染媒介。因此,疫調工作將會全面展開,追查是否有受病毒污染的肉製品被帶入場內,或是有相關人員、車輛的接觸史,以釐清完整的傳染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