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倘按計畫舉行,將在下週APEC峰會期間登場。美國前駐北京大使勃恩斯今天表示,美國絕不能同意中國的要求調整對台政策,連一絲讓步的暗示都不該給,一旦觸及這些紅線,談判註定失敗。
資深外交官勃恩斯(Nicholas Burns)2022年抵達北京赴任,當時美中已經因中國人權紀錄、貿易做法及南海軍事擴張等連串議題緊繃。4年任期中,他經歷前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餘波及中國偵察氣球飛越美國事件。
勃恩斯下午於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就「川習」會可能的發展強調,「美國不應屈服於中國公開提出的要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他指出,從「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和「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中都看到,北京方面要求美國停止或放寬對軍民兩用(dual-use)技術的出口管制與制裁,而這些正是中國迫切希望從美國先進企業獲得的技術。
「我們不應該輕易讓步」。他說,前拜登總統內任決定對人工智慧的先進半導體實施出口管制與嚴格限制,就是因為不希望這項技術落入共軍手中,使它們能在印太權力競逐中與美軍抗衡。
全站首選:雨炸大台北! 文山區景華街後山「整片滑下來」土石衝民宅撤離43人
勃恩斯指出,中方這段時間也不斷表態,企圖推動美國調整對台灣的歷史性政策。
「華爾街日報」9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再滿足於拜登政府時期「美國不支持台獨」的表述,計劃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與中國達成經濟協議展現興趣之際,要求川普正式表態「反對台獨」。
對此,勃恩斯表示,美國連一點退讓的暗示都不該給。
「自1972年2月以來,我們對這個議題的立場一直極為一致,歷任美國總統都遵循『一中政策』,其中包括1979年1月1日生效的『台灣關係法』,以及美國對台灣、台灣人民與台灣政府所承擔的義務」,勃恩斯說。
他認為,這些議題將是紅線。「我實在難以相信現任政府會走到那一步,但有必要明確重申這點」。因為近幾個月來,中國在這些議題上強烈表態。
自川普首次宣布將在APEC峰會與習近平見面以來,態度反覆,一下打算赴約,一下猶豫不決。他今天又說,會談仍有可能取消。
「過來人」勃恩斯則指出,兩國領導人見面是好事,「沒有聯繫管道時,就會有狀況」。
他回憶,2022年8月裴洛西訪台後,中方中斷美中8個溝通管道長達3個月。雙邊重啟管道時,一個奇怪的氣球卻飄過美國國土。
拜登下令擊落氣球後,北京召見勃恩斯,要求美國「因為擊落氣球而引發危機」負責。隨後,中方又抵制了接下來3年的會議。
勃恩斯說,當財政部長、國務卿、國防部長、貿易談判代表或大使無法維繫溝通,對雙邊關係沒有幫助。事實上,兩軍如果在國際水域碰撞,美方希望能夠保持互動來應對危機,但在2022年和2023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美中缺乏這種聯繫。
勃恩斯曾任美國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大使,2022年到2025年出任駐北京大使,期間掌管來自48個美國政府機構的公務員。他今年卸任公職後,赴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