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20日在北京召開,官媒《新華社》當日發布社評「在接續奮鬥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強調「安全優先、戰備導向」,被獨立調查記者趙蘭健解讀為對其長期預測的關鍵驗證。趙蘭健主張,習近平自2023年起發動的軍政高層「大整肅」,並非權鬥內耗,而是為台海戰爭進行系統性備戰與動員。這一觀點引發國際關注,凸顯北京對台政策轉向戰時態勢。

社評以「發展與安全一體兩翼」為核心,罕見省略「改革開放」表述,轉而突出「統籌發展與安全」「總動員、總部署」及「應對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趙蘭健分析,這是中共歷史上典型的「提前放料」手法,類似1950年《人民日報》預告援朝、1978年《光明日報》定調十一屆三中全會。此次社評為「十五五規劃」注入戰時語言模板,將軍事衝突包裝成「民族復興必經階段」,為台海行動構建意識形態基礎。國際觀察家指出,此舉暗示四中全會真主題非經濟,而是戰爭動員,與習近平近年軍改同步。

當前熱搜:風神颱風共伴效應雨量驚人!氣象專家提醒「東北季風+低壓波動」 陽明山注意超大豪雨

趙蘭健早在2023年以哈戰爭前夕,便首創「大整肅」概念,預言火箭軍、海軍、戰略支援部隊及外交系統清洗,為戰前清場與結構重組。當時海外媒體多炒作「中共內鬥」、「習近平權衰」,他獨排眾議,發布逾15篇台海戰爭預警,預測2026年為爆發窗口。社評關鍵詞如「全面從嚴治黨」實指整軍、「驚濤駭浪」喻對外戰爭,皆對應其判斷。趙蘭健曾任鳳凰衛視等多職,憑內線消息揭露秦剛系統酷刑與外交「坍塌」,指其為戰爭機制前奏。

不過,趙蘭健的分析言論屢遭封殺,他指海外華文媒體如《明鏡》、《聯合早報》,受中共外宣滲透,熱炒「秦剛復活」「張又俠逼宮」假新聞,掩蓋9名上將被捕事實,實為認知作戰。近期「秦剛現身藝術節」謠言,即有組織外宣,塑造習近平「寬容形象」,麻醉全球對台海風險判斷。趙蘭健自豪表示,社評印證其「戰時集中制」預測,非個人勝利,而是歷史對假新聞的清算。

專家警告,台海緊張升級,美日印太戰略下,日本雖限自衛但具後勤價值;美國智庫CSIS兵推顯示,2026戰爭風險高,美台聯防不容延遲。投資界憂心,戰爭將引金融海嘯,難覓避險之道。趙蘭健呼籲,世界須擺脫「精神麻醉」,正視北京戰備真意,防範「十五五」規劃將戰爭寫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