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卻能登上美國資本市場,反映出華爾街對成長故事的信仰仍在。在AIWeb3電動車、甚至加密金融等新興產業中,投資人不再只看盈餘,而是看「潛在規模」與「市場想像力」。

奧丁丁集團旗下的 OBOKK Holdings Inc.(NASDAQ: OWLS) 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正式掛牌,以「直接掛牌(Direct Listing)」形式上市。這是亞洲第一家以此方式登場的金融科技公司,也讓台灣品牌首度以「區塊鏈金融科技」之姿進軍全球資本舞台。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這家公司在仍處虧損階段,就能跨越美國嚴苛審核,而成功登板的底氣與象徵,令人印象深刻。

當前熱搜:快訊》大雨猛灌!9縣市戒備 氣象署:防積水

奧丁丁背後藏著「資本市場新邏輯」

換言之,OBOKK在美股市場「能講故事」 「有技術護城河」似乎比「是否獲利」更重要。

2023 年營收 640 萬美元,淨損 670 萬美元;2024年營收升至約 760萬美元、年增18%,主要由支付業務成長帶動,交易金額(GPV)躍升至2.18億美元,旅宿平台淨收入留存率達108%。但是2024淨損擴大至1,020萬美元,擴大虧損反映全球拓點與技術研發投入成本。全球人力約200人,規模不大。

現正最夯:快訊》8縣市豪大雨狂炸 氣象署:示警:防積水

2010年,奧丁丁起步於「旅宿平台與食品溯源」,隨著疫情衝擊與電商紅海中歷經調整,最終在區塊鏈應用與穩定幣支付領域找到立足點。旗下 OwlPay 結合金融法規與區塊鏈透明性,提供企業級穩定幣跨境支付服務,獲得美、歐、日三大監管體系認可,這使奧丁丁不再只是「區塊鏈夢想家」,而是能被法遵市場接受的「合規科技公司」。

儘管仍虧損,但能成功上市的公司通常具備幾個共通點:

具備前瞻題材:若涉足AI、區塊鏈、或金融科技,市場願意提前買單。

國際布局與品牌辨識度:能吸引海外用戶或投資人目光。

資本結構靈活:透過上市籌資,反而強化後續發展彈性。

策略性投資人進場:背後若有大型機構或科技巨頭參與,市場信心自然提升。

潛藏風險:虧損模式能走多遠?

然而,「虧損上市」也意味著兩種風險:

現金流壓力與融資依賴:若後續無法快速擴大獲利來源,恐成為「募資換生存」的循環。

估值泡沫與信心脆弱性:當市場熱度下降、或題材退燒,這類公司最容易遭遇股價崩跌。

首日股價劇烈波動:信心測試?還是投機狂潮?

首日股價大漲又急跌,顯示兩股力量的拉扯:一邊是看好成長潛力的長線資金,

另一邊是短線投機者利用話題套利。這樣的波動其實是市場對其「真實價值」的重新定價過程。最終仍要視市場是否願意給予時間與耐心。

夢想與現實的拉鋸

能在虧損下登上美國資本市場,是一種資本市場信任的象徵,但同時也是對投資人風險承受力的考驗。因此,市場勢必會持續觀察商業模式是否具可持續性;現金流能否支撐成長;管理層是否具備執行力與透明度。

總而言之,奧丁丁的故事,是台灣創業者在全球舞台上綻放光芒的典範。虧損不是問題,缺乏信任與遠見才是真正的挑戰。從旅宿平台起步,到登上納斯達克舞台,奧丁丁用十五年的歷程證明:技術能翻轉產業,而唯有信任,才能改變資金與世界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