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效率驚人的閃電盜竊案,在光天化日之下,僅用7分鐘就輕鬆得手,而這居然發生在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法國政界無限上綱巴黎羅浮宮搶劫案象徵著整個法國體系的脆弱。

星期日,上午9點30分左右,羅浮宮剛對公眾開放30分鐘,一支由四名嫌犯組成的突擊隊,穿著橘黃色或類似施工工人制服,使用吊車設備從館外建築空間進入,砸開一扇落地窗進入展示法國王室帝國時期珠寶的阿波羅展廳,然後砸碎兩個高度戒備的展示櫃、迅速竊走8件以上屬於法國王冠珠寶系列「價值無法估量」的珠寶,之後,他們又沿原路返回,騎著摩托車逃走。

當前熱搜:趙少康憂鄭麗文「令不出黨中央」 前藍委嗆:你就只是不甘寂寞過氣金童

案發後數小時,歐仁妮皇后(Eugénie)的后冠在羅浮宮附近被尋獲,疑似竊賊在逃亡時遺落,不過已受到嚴重損毀。

超級大膽的「7分鐘珠寶大劫案」發生在知名博物館、白天、訪客已進館的情況,方式大膽、快速,整個行動時間極短7分鐘,這種突破性質強化「體系可能沒那麼牢靠」的印象,媒體反覆提及這些輕易入侵的細節,強調「安全保護機制竟如此脆弱」,無論是外國遊客或法國民眾都非常驚訝「這麼著名的地點,竟然就這樣被闖入?」這種震驚本身強化了「脆弱」的敘事。

羅浮宮是法國文化、藝術史、國家形象的重要象徵。作為全球知名博物館,其安全與運作常被視為「法國文化、國際旅遊、國家聲譽」的一部分。當這樣的象徵場所發生重大安全失誤防護漏洞,則可能被解讀為法國在某些方面如文化資產保護管理、公共安全防護、「法國作為文化資產守護者」的國際形象顯示出「象徵性失守」的負面衝擊。

全站首選:颱風假有望?北部6縣市達停班課標準 4區累積雨量上看400毫米

羅浮宮之前就提醒過「建築老舊、人力負荷、監控覆蓋可能不足、建築維護施工」問題。這次盜竊案被看作是這些潛在風險變成「實際損失」的證據。當文化財產被盜,不僅是博物館的損失,也是「國家如何保護其歷史與象徵」的信號。

政府與相關部門立即表態,指出這是對法國文化財產、對該館的安全機制、對國家形象的挑戰。政府官員將此事件與國家形象、文化資產保護掛鉤,官方語言中使用「攻擊我們的歷史」、「我們失敗了」之類措辭,顯示這是形象問題。從「失竊文物」提升到「文化攻擊」、「國家名譽受損」的語境,官方言論使事件具有更多象徵性,畢竟文化遺產不只是物件,它是國家敘事與象徵。

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這起盜竊是對我們所珍視的遺產的攻擊,因為它是我們的歷史。」司法部長達馬南說,「我們失敗了」,因為犯罪分子能夠在公共道路上「安裝貨運電梯」,「在幾分鐘內上去取回無價的珠寶,並給法國留下一個可悲的形象」、「這起盜竊打擊到法國的形象,顯示安全服務有失誤」。

內政部長紐內茲(Laurent Nuñez)針對這些「歷史價值無可估算」的收藏被盜指出,這次行動是「專業團隊」所為,並稱此案暴露了「博物館的安全明顯漏洞」。

文化部長達蒂(Rachida Dati)也到現場,她指出,「40年來,我們從未對這些大型博物館的安全保障感興趣」,並指出羅浮宮管理層最近已向巴黎警察總部申請進行安全審計,以加強安保措施。

這起竊案發生在法國國王昔日宮殿的羅浮宮,而且偷竊的目標是皇冠上的鑽石,失竊文物立刻被提升到政治事件的高度。

部分政界人士卻急於從這起極為罕見的事件中汲取教訓。除了這些「無價遺產和歷史價值」的珍寶可能失去而引發的憤怒情緒之外,也將這起入室盜竊案視為法國安全失敗、國家形象與文化象徵的衰落。

國民聯盟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表示,「羅浮宮是我們文化的全球象徵。這場讓竊賊得以竊取法國王室珠寶的盜竊案,對我們國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恥辱。」前主席勒彭(Marine Le Pen)也痛惜這起竊盜事件「 給法國靈魂帶來的創傷」。

索姆省國民聯盟議員唐吉(Jean-Philippe Tanguy)憤慨指責「政治媒體體系」是共犯,「他們應對其令人無法忍受的鬆懈意識形態負責。這種盜竊行為令人髮指,但當局怎麼能對法國博物館缺乏保護撒這麼多謊呢?」「法國博物館,就像我們的歷史建築和教堂一樣,這是故意沒有對其所收藏的珍寶進行相應的保護。」

巴黎市長候選人、共產黨員布羅薩(Ian Brossat)批評這起竊案是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恥辱。對右派沃基耶(Laurent Wauquiez)來說,「法國被搶劫了」。

雖有前總統、社會黨議員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表示遺憾,「這是一起嚴重的事件,是對我們文化遺產的攻擊」,並呼籲「當我們受到攻擊時,第一反應是團結一致,而不是挑起爭端」。但法國被深深擊中的屈辱,使得爭議由此展開,就像1911年《蒙娜麗莎》失竊事件一樣。當時引發一場政治風暴,國家博物館館長霍莫爾(Théophile Homol)被迫辭職,保皇派和反共和主義的宣傳報紙《法蘭西行動》(action française),甚至認為《蒙娜麗莎》被偷是共和國的失敗,當然,也是猶太人和外國人的錯。

雖然1911年的政治背景已不再,然而,2025年新的竊案並沒有改變它的象徵意義,或許比1911年那次還要強烈,政治人物也深諳此道。

竊案的具體地點在阿波羅畫廊。作為法國權力、歷史和特質的象徵,路易十四希望這個畫廊能夠展現他的影響力,畢竟它收藏著法蘭西斯一世統治時期的王冠鑽石。政權更迭,共和國取代了君主制和帝國,宮殿變成了博物館,然而,羅浮宮仍然是延續性的象徵。

法國的總統們也利用了羅浮宮的這種延續性,2017年的馬克宏在羅浮宮庭院裡舉行首次當選如同加冕的儀式。今年初,在政治危機中,馬克宏在《蒙娜麗莎》前發表演講,宣布了他所謂的「羅浮宮新文藝復興項目」,當時愛麗榭宮解釋說,總統是「長期的保護者」。

現實情況則是,竊賊可以偷走歐仁妮皇后的王冠或瑪麗-路易絲皇后的祖母綠項鍊。他們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遊客和警衛面前行竊,然後平安逃脫。這起入室盜竊案在法國普遍引發震驚和疑問,以及一種脆弱的情緒。

因此,媒體將這起盜竊案視為不只是單一犯罪事件,而是「潛在結構性脆弱」被公開化的一刻。尤其事情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時間。16日總理逃過被彈劾一劫,17日晚,標準普爾金融評級機構下調了法國的評級。前法國總統薩科齊因共謀犯罪將於21日入獄。

此案是否能代表「整個法國體系脆弱」仍有爭議。媒體雖指出安全漏洞,但也強調案件為高度組織化的犯罪行為,不單是日常管理失誤。

不過,羅浮宮Solidaires工會指出,「這次高度有組織的入侵事件表明,安全漏洞的嚴重程度前所未有,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見的」,「管理層的責任重大,總統和文化部長應該認真考慮員工及其代表發出的警告」。

馬克宏今年1月已宣布啟動「新文藝復興項目」大型翻修計畫,耗資達7億至8億歐元,以升級基礎設施與安全。

儘管政府和機構已有因應企圖,但是近期,法國多家博物館遭遇入室竊盜,凸顯了博物館保全和監控系統可能存在的漏洞。達蒂承認,如今,有組織的犯罪活動正瞄準藝術品,「博物館也成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