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光復鄉近日因洪災災情慘重,各界愛心捐助不斷,卻也成為詐騙集團的新目標。刑事局最新統計指出,全台共接獲與花蓮救災相關詐騙案11件,財物損失高達62萬元,其中假借「捐贈雨鞋」名義行騙的案件數最多。

花蓮縣光復鄉因洪災災情嚴重,有不少民眾主動號召參與救災支援與捐款,然而現在網路出現詐騙集團假借救災名義行騙的案件。刑事局說明,詐騙手法多以「志工救災需用雨鞋」為名,在社群平台張貼貼文,宣稱免費提供志工用雨鞋,只需支付58元運費。被害人加LINE後,詐團隨即傳送假冒「賣貨便」連結,誘導輸入個資或匯款至指定帳戶,以「實名認證」為由詐取金錢。除「愛心雨鞋」陷阱外,還有詐團謊稱販售「運動彩券分析報告」,聲稱所得全數捐給災區,已有民眾受騙損失3萬元;另有假冒民間團體以「補助志工車票」等名義詐財,甚至有高中生假借救災名義騙取7000多元。

現正最夯:堰塞湖災情推給花蓮縣「鄉鎮市區公所」 傅崐萁怒嗆官員「瞎了嗎?」

根據刑事局最新統計指出,截至10月7日,全台共接獲與花蓮救災相關詐騙案11件,財物損失高達62萬元,其中假借「捐贈雨鞋」名義行騙的案件就佔8件、損失逾48萬元。刑事局指出,這類「假善心」詐騙不同於一般投資詐騙,而是利用民眾的同情心與社會共感,透過「假慈善」、「假捐款」話術削弱防備心。

警方呼籲,真正的公益行為不會要求提供完整銀行帳戶或信用卡資訊,民眾若要捐款,應透過官方管道操作,例如衛福部設立的「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帳號」等,切勿點擊來路不明的連結或輕信陌生訊息。

刑事局同時提醒,近期政府普發現金1萬元措施即將上路,政府不會以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領取,也不會要求前往ATM或網銀操作轉帳。民眾應牢記「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四不原則,以免遭到詐團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