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慶日當天(10日),總統賴清德宣布將打造「台灣鐵穹」全層防空系統,引發各界熱議。對此,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卓伯源發表聲明指出,防空與軍事建設固然重要,但若僅以飛彈防禦作為安全核心,恐將戰略主動權拱手讓人,台灣更需的是「政治、經濟、軍事與制度整合的真正鐵穹」。
卓伯源指出,賴政府推動的全層防空系統,方向上確有必要,能加強預警、分層攔截與防護韌性,降低突襲造成的損害。然而,他強調,「如果安全只是定義為『飛彈打不進來』,那就等於讓對手決定戰爭節奏。」
當前熱搜:北士科合約「違約成本低到可笑」林亮君:是時候跟擺爛新壽說掰掰
他進一步表示,真正能保護台灣社會與產業的「鐵穹」,應該是涵蓋政治、軍事、經濟與制度的綜合防護體系,藉此從根本上削弱風險生成的機制。
卓伯源主張,他提出的「邀請川普與習近平來台對話」及「推動聯合國遷台」構想,不僅象徵國際政治升級,更能實際創造安全與和平新契機。他解釋,這兩項倡議分別具有三大戰略意義:

第一,「領袖赴台」是高風險但高槓桿的政治訊號:美中關係在選舉週期與科技競爭的張力下,若能以台灣作為「對話優先」的象徵場域,等於在印太衝突升級階梯上增設一道「對話程序」,有助於降低擦槍走火的風險。
現正最夯: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再掀美中貿易戰! 美股狂瀉台積電ADR暴跌6.41%
第二,「聯合國遷台」能將「前線」轉化為「窗口」:卓伯源舉例,歐洲的布魯塞爾與史特拉斯堡能由戰火邊陲轉為制度樞紐,靠的不是地理優勢,而是制度化的對抗緩衝。他認為,聯合國遷駐台灣不僅可提升台灣國際聲量,並能結合半導體與高科技優勢,創造實質的產業與民生國際化機會。
第三,將「半導體風險」轉化為「制度資產」:卓伯源指出,全層防空必須與供應鏈安全連結,藉由產能保障、成熟製程分散與風險共擔基金,換取國際社會對台灣和平角色的背書。他主張,以「和平推演」取代兵棋推演,讓衝突風險變成可定價、可保險的經濟機制,形成另一層「經濟鐵穹」。
卓伯源最後強調,軍事鐵穹擋得住飛彈,卻擋不住誤判與恐慌。唯有讓台灣成為國際對話的樞紐,將對抗程序化、將產業與人道納入風險管理,才能構築「看不見但最堅固的防線」。
他呼籲,透過邀請川普與習近平來台,並以聯合國或其分支機構遷駐台北為中長期目標,能把「硬安全」升級為「系統安全」,讓台北成為印太和平的中樞。「當政治對話取代飛彈對峙,真正的台灣鐵穹才會啟動。」

中華民國國慶日當天(10日),總統賴清德宣布將打造「台灣鐵穹」全層防空系統,引發各界熱議。 圖: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