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恒大集團創辦人許家印原本寄望以海外家族信託守住財富,如今卻在香港高等法院的最新裁定下全盤瓦解。法院日前判定,清盤人除了可接管許家印名下所有資產外,其透過離岸信託持有的財物也須納入清算範圍,金額高達 77 億美元。
據《直新聞》報導,在判決公布後,清盤團隊隨即展開跨境行動,陸續在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十二個國家與地區凍結許家印及其關聯方約 77 億美元的資產,當中涵蓋倫敦高價住宅、曼哈頓商辦大樓與數艘豪華遊艇。
全站首選:驚傳于朦朧的「虐待直播」在暗網流傳! 要價高達10萬美金 網稱已送FBI調查
根據港媒披露,早在 2019 年恒大債務問題尚未爆發時,許家印與妻子丁玉梅便已在美國設立家族信託,金額達 23 億美元。信託資金主要來自多年紅利收入,經離岸公司層層轉移後注入架構,並指定長子為主要受益人,且根據信託設計,長子僅能領取收益,本金將留予下一代使用,意在確保家族長期傳承。

然而,這項安排在清盤程序中被法官認定存在瑕疵。香港法院指出,許家印雖將資產轉入信託,但仍保留投資決策與受益人變更等關鍵權限,受託人形同「傀儡」,並未形成真正獨立的信託架構。由於恒大早在 2017 年起就已埋下財務風險,許家印此舉被視為「帶病轉移」,屬於欺詐性資產轉移行為,因此法院決定「穿透」信託結構,讓信託資產納入追償範圍。
報導引述法律界人士指出,香港法院此次判決依據「實質重於形式」及「債權人保護優先」兩項原則,強調若委託人仍握有實際控制權,信託即不具獨立性。致高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陳麗娅分析,離岸信託能否真正實現資產隔離,關鍵在於資金來源是否清潔、委託人是否放棄控制權、受託人是否具備監管資格,及信託設立時有無潛在債務風險;只要任一條件不符,法院即可判定信託名實不符並予撤銷。
現正最夯:中國艦艇被拍到在「這裡」集結 外媒:疑似進入高度戰備狀態

目前,清盤人已向美國特拉華州法院提出申請,要求依據《統一欺詐性轉移法》與破產法相關條款撤銷該筆家族信託。若香港清盤團隊能證明許家印當初設立信託的目的為逃避債務,美國法院理論上可依「司法禮讓原則」承認香港判決並採取行動,相關案件目前正進入證據交換階段。
與此同時,許家印的前妻丁玉梅亦受到牽連,她名下財產遭凍結後,法院僅核准每月可領取生活費約 26,618 美元,外傳她已不滿信託分配安排,向法院提告次子許滕鶴,要求返還應有份額。過去許多富豪將家族信託視為「資產保險箱」,甚至誤以為能用於避債,但法律實務早已趨向強調「實質審查」,若信託被認定為掩飾債務或規避責任的工具,無論架構多複雜,都難逃法院追索。

中國恒大集團創始人許家印涉嫌違法犯罪。 圖 : 翻攝恒大集團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