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今(10)日發表國慶演說,並提及要打造「台灣之盾」(T-Dome)。對此,國防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這種整合各種空域的防空系統,就是要確保台灣的空防安全、國家生存。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則說,這是總統為未來國防發展劃下的重要方向。

賴清德表示,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應對敵情威脅的明確必要,也是發展國防產業的動力,透過新的國防預算,要達成三大目標:第一,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台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台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第二、第三目標則分別是,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

現正最夯:驚傳于朦朧的「虐待直播」在暗網流傳! 要價高達10萬美金 網稱已送FBI調查

蘇紫雲受訪表示,賴清德的演說重點包括確保台灣民主、與世界的連結、經濟發展、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全都都環環相扣,非常重要。他認為,「台灣之盾」(T-Dome)使用Dome這個詞彙,就是延伸自以色列的鐵穹,以及美國的金穹。

蘇紫雲進一步說明,台灣現在面對中國東風15、東風16等彈道飛彈、東風17的高超音速飛彈、大量的長劍巡弋飛彈、無人機,構成新的防空挑戰,賴清德以三軍統帥的高度發現這些威脅,並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技術性整合既有的愛國者三型、天弓三型,以及這次國防展出現的強弓飛彈,具有高高空、高空、中低空、超低空的防衛能力,加上中科院推出的雷射防空系統,能確保台灣空防安全、國家生存。

吳瑟致認為,「台灣之盾」與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相比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尤其台灣面對的中國軍事威脅極為明確,提出「台灣之盾」正是為了有效防禦中國可能的侵略,這是總統為未來國防發展劃下的重要方向。

當前熱搜:中國艦艇被拍到在「這裡」集結 外媒:疑似進入高度戰備狀態

關於國防預算,蘇紫雲表示,前總統蔡英文任內開始逐步增加,從占GDP的2.5%,到明年超過3%,並將於2030年前比北約早達成5%。他並指,賴清德還提到,投入國防預算不只基於自我防衛需求,並能帶動經濟成長。因為台灣的許多隱形冠軍,早就參與美國的國防供應鏈,現在將其整合起來,讓國防產業進化為國防經濟,其經濟加乘效果是投入的1.8倍,等於投入100億元能帶動180億元的產值,對於就業、產業升級、技術轉移,都是良性循環。

吳瑟致則說,賴清德的談話一則呼應當前國際情勢、二則符合國家利益。第一,以台灣周邊國家日本為例,今年國防預算提高、海上巡防支出成長比率甚至比整體國防預算還多,說明對於中國強權軍力擴張的現實,日本已經採取行動。台灣是直接面對中國威脅的第一線,總統提出國防預算,其實符合目前台灣安全上的客觀需要。且台灣國防預算是依照北約標準進行規劃,顯示並非為增加而增加,而是根據國際情勢作出合理的國防預算規劃。

第二,總統在國防預算應用上,提出許多未來發展重點,包括對軍工產業的投入、排除「非紅供應鏈」等,都奠基於強化台灣的自主能力,確實符合國家利益發展戰略。

在兩岸論述方面,吳瑟致指出,賴清德要明確告訴中國政府:雙方都經歷過戰爭的傷痛,應以更正面的態度維繫當前的和平環境,推動國際社會追求和平、反對侵略的共同價值。這其實也是一種呼籲,希望藉由這樣的論述,讓未來能有更多溝通空間,並跳脫過去總被侷限於政治前提的窠臼,「總統提出的方向,其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