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外電報導指出,中國對台灣的最大威脅之一是可能封鎖能源進口、癱瘓台灣電力供應,立法委員林岱樺今(9)日回應,「有發電,才有台積電;能源能到達,才會有輝達。」該報導證實她所提出建設「三大護國產業」戰略的必要性,其中以「國氣國運」為核心的能源安全及發電穩定,是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

根據《華爾街日報》調查,台灣有48.3%的發電仰賴天然氣,比例持續提高,林岱樺指出,她過去在立法院,持續強調鞏固台灣的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主張成立「國氣國運國家隊」,由政府整合液化天然氣(LNG)載運,培養本國籍船長與船員,就是要確保在戰略封鎖的緊急狀況下,能源仍能穩定送達接收站,讓產業與國防持續運作。

現正最夯:比樂天貴3倍!戰備水一瓶120元 國防部挨轟卻稱參考日本進口價

林岱樺表示,行政院已依據她的建議,於今年5月推出LNG船安全載運方案,顯見中央重視此戰略問題。她進一步在高雄推動海洋產業政策,建議於小港、林園、前鎮三地,3年內建立從卸載、運輸到發電的完整產業鏈,讓高雄電廠順利由燃煤轉為燃氣,帶動海事、能源、物流的就業機會,高雄將成鞏固國家能源戰略與經濟安全的要地。

林岱樺也提到,本月3日院會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時,建議中央於高雄設立「無人船研發與製造基地」,結合軍工產業與海洋產業雙軸發展,形成能源輸入與國防自主的戰略布局,也已獲行政院正面回應。

針對爭取輝達新海外總部設址高雄,林岱樺回應,「產業布局要有核心主張,同一個地點,不能昨天大巨蛋、今天要輝達,這不是負責任的作法。」她指出,高雄當然要積極爭取輝達進駐高雄,而有水有電有土地、有產業聚落,才是高雄吸引輝達總部的關鍵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