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空軍飛行員上(9)月 30 日首次登上韓國自製第五代戰機 KF-21「獨立型」(Boramae)的雙座原型機,擔任主駕與韓方試飛員共同完成一小時測試。但據「地球編輯」指出,印尼近年來在國際軍購市場「走馬看花」的態度與履約紀錄,恐會讓合作國家心生疑慮。
根據韓媒報導,印尼原本在 KF-21 專案中承諾負擔 20% 研發費用,以換取技術移轉與本地生產權,但專案啟動後卻延遲付款,甚至提出以棕櫚油與咖啡等大宗商品抵扣軍購款的方案。韓國政府拒絕此提議,雙方關係一度緊張,印尼出資比例最終被調降,其角色也從「共同研發者」退為名義參與者。

相比之下,印尼與法國簽署的陣風(Rafale)戰機採購案進展順利,首批戰機與配套訓練正依計畫推進,印尼在履約上態度罕見積極。「地球編輯」分析指出,或許是陣風軍購案不涉及技術轉讓,談判空間有限,因此反而降低了摩擦與延宕風險。
此外,印尼也與土耳其也曾簽署聯合生產 48 架 KAAN 戰機的協議,但目前僅屬初步合作文件,尚未啟動付款或交付。KAAN 仍處研發階段,關鍵的 F110 引擎需仰賴美國供應,但據悉美方已停止相關出口,使計畫前景未明。

同時,印尼也多次對外釋出有意採購中國製殲-10C 戰機的消息,殲-10C 具備有源相控陣雷達與優異的超視距作戰能力,價格相較歐美機型更具競爭力。不過,「地球編輯」的分析文章認為,印尼的喊話更像在對既有供應方施壓,以爭取更優惠條件。
當前熱搜:對話紀錄曝!李正皓秀鐵證:王鴻薇操控聯合報抹黑潘孟安 請妳道歉下台!
文章統整,過去印尼曾先後宣布計畫採購俄製 Su-35、美製 F-15EX 與瑞典「鷹獅」戰機,但最終都無疾而終。這種「多線承諾、低度履約」的模式,使各國對印尼信任度下降,也令潛在技術出口國警惕。

土耳其 TF-X Kaan 「可汗」戰鬥機。 圖:翻攝自 矚望雲霄

美軍F-15EX戰機。 圖 : 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