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俄烏戰爭中不斷攀升的傷亡,俄羅斯除了繼續在國內徵兵外,也不時以外國人力填線,比如來自北韓的部隊。據《富比士》報導,烏克蘭官員稱多達 25,000 名古巴人,可能很快會加入俄羅斯軍隊,倘若其屬實,古巴將取代北韓,成為俄羅斯人數最多的外籍士兵。
俄烏戰爭實際上已然成為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雙方比拚的不是誰有更先進的武器或更高明的戰術,而是誰能撐得下去。戰爭的傷亡自然是雙方都難以承受的,烏克蘭方面據 2024 年底的官方說法是約 43,000 人,而俄方死亡人數據《Mediazona》推估在 13 萬左右。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新聞代表安德烈.尤索夫(Андрі́й Ю́сов)向美國國會議員表示,用外國士兵的主要好處是,他們死了不用負社會責任、也不用承擔國內的不滿。對於古巴人來說,俄方提供的 2,000 美元月薪極具吸引力,使得許多人自願參軍,也有人應徵建築工之類的職位,結果被送上戰場。烏克蘭安全與合作中心主席謝爾希.庫贊(Serhii Kuzan)向《富比士》透露,直至 2025 年 7 月,外國人佔被俘俄羅斯士兵的 49%,高於 2022 年的 1%。他認為如果沒有外國招募行動,莫斯科很可能無法維持進攻。

關於這點,X 帳號《Visioner》稱俄羅斯愛國者尤里.耶維奇(Yuri Yevich)表示,俄軍指揮系統造成大量不必要傷亡,而媒體的封閉助長了這一情況,結果就是雖然一直在發動進攻,但未能取得配得上傷亡數字的戰果。他推估,一般俄軍上戰場後的平均存活天數為 12 天。
《每日電訊報》則稱克里姆林宮正從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亞招募或脅迫外國人來填補兵力空缺。數十名來自喀麥隆、塞內加爾和津巴布韋的被俘新兵描述說,他們被承諾在工廠或廚房工作,但在接受一周的訓練後被派往前線。這些外國士兵象徵的恐怕不只是人力,俄羅斯、北韓、伊朗、委內瑞拉和古巴組成,一個日益增長的軍事聯盟,其共同交換武器、技術和作戰經驗。尤其是針對無人機等現代戰爭的經驗,正是北韓、古巴與中國所需要的。烏克蘭國防分析人士警告道,俄烏戰場可能正在變成獨裁者的軍事學院。

1936 年爆發的西班牙內戰,同樣有多個國內外勢力參與,許多二戰中的武器與戰術在此被實驗,故部分人稱之為「西班牙軍事學院」。 圖:翻攝自 X《Military Histor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