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動力》(The Drive)軍武專欄「戰區」(The War Zone)報導,美國空軍正積極評估開發一種隱形飛翼式「飛行軍火庫」,專門搭載數十枚長程空對空飛彈,為F-22F-35等有人戰機提供火力補給,以因應印太地區潛在高強度衝突。據《空軍與太空力量》(Air & Space Forces)雜誌報導,此概念研究處於初期階段,目的是希望透過遠距發射強化空中優勢,採用「A平台發射,B平台導引」概念,預計將整合AIM-260先進戰術飛彈及AIM-174導彈等武器系統。報導表示,此機可「補充或取代部分協作戰鬥機(CCA)無人機」,實現「經濟規模」的火力投射,避免戰機頻繁返航補彈。

報導指出,此構想源自中國空軍快速擴張,促使美軍重新檢視B-21「突襲者」(Raider)匿蹤戰略轟炸機的「其他潛力」。B-21原為雙重任務(常規與核武)戰略轟炸機,自2023年11月首飛後,已展開低速初始生產,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預計2030年代初每年生產10架,總數至少100架。過去,美軍曾質疑B-21轉為空對空角色,但2019年太平洋空軍主任提議,其高空隱形設計可攜帶超長程飛彈自衛。2023年空軍參謀長亦確認,不排除擴大B-21任務範圍,以配合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計畫下的F-47戰機,後者首飛預計2028年。

現正最夯:狗仔記者謝幸恩遭起底 用丈夫人頭收稿費 傳訊給這「綠委」讓身分曝光

除B-21外,美軍考慮其他飛翼平台,如無人或可選載人版本,甚至全新設計,以避開B-21高達8億美元單價及生產瓶頸。專家指出,「飛行軍火庫」的設計,要不僅能攜帶多階段空對空武器,還要能與無人機群聯動,分散風險。相較海軍「海上軍火庫」概念,此空對空變體更注重隱形與持久作戰,預計2030年代部署,強化美軍對數量優勢對手的火力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