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京的一組科學家近期進行了一項實驗室模擬,旨在探討如果三枚核彈頭連續擊中同一地點,將會造成何種影響。這項研究由南京大學副教授徐曉輝帶領,模仿了美國1965年的Palanquin實驗,並在約85公尺深處引發了一次當量為4.3千噸的爆炸。
據《NextGenDefense》報導,與Palanquin基線相比,三重打擊裝置使隕石坑的半徑從46公尺增加到114公尺,深度則從28公尺增至35公尺。徐的團隊表示,雖然未透露具體的損壞數字,但爆炸分為三次脈衝所產生的彈坑體積比一次同等爆炸大約大十倍。
現正最夯:狗仔記者謝幸恩遭起底 用丈夫人頭收稿費 傳訊給這「綠委」讓身分曝光
此外,當在20公尺深處發射5千噸當量的脈衝時,仍然產生了比Palanquin更大的表面損傷面積,從約6,600平方公尺增加到26,400平方公尺。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的徐建軍團隊指出,這項研究顯示深埋的多點炸源在成坑效率上要高於單點炸源,這為使用核鑽地武器的協同多彈頭侵徹策略提供了數據支持。
為了避免真正的核爆,徐團隊使用了一個真空室裝置,以較小規模和低成本重現高當量核爆的快速壓力脈衝。透過兩級氣槍用彈丸擊碎加壓玻璃球,釋放可控的氣體脈衝,模擬核爆的快速能量釋放。由於爆炸間隔約0.8毫秒,這些脈衝合併成為研究人員所描述的單一放大爆炸,而不是分散的衝擊。
當前熱搜:捲入黃國昌狗仔偷拍集團風波!菱傳媒新股東宣布停止發稿結束經營
在實際戰場上複製這些效果需要多個高精度彈頭,並具備高超音速運載和精確導引等先進功能。研究小組認為,這些能力更歸功於現代核彈頭,而非傳統核彈頭。徐建軍團隊表示,此次試驗可以「直接服務中國深層地下工程的安全防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