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災情進入第 5 天,外界持續檢視救災過程。政治評論員吳靜怡今(28)日直指花蓮縣長徐榛蔚,質問「若她沒有在災難前出國,會有這麼多破碎家庭嗎?」更痛批徐榛蔚「災難前後兩手一攤」,讓明明在撤離名單上的老人家慘遭洪水吞沒。
吳靜怡指出,上週若花蓮縣府一級開設應變中心,由縣長徐榛蔚親自坐鎮指揮,村落如同大馬村一樣,於黃色警戒時即開始疏散,紅色警戒進行逐戶強制撤離,相信就不會釀成十多位長者喪命的悲劇。她感慨:「很遺憾,沒有如果,但需要有以後!」
現正最夯:村長比縣長更有用?大馬村自救全撤離 花蓮縣府成最大局外人
她進一步質疑,中央雖有情報與科技工具,但若地方政府不作為、甚至縣長人在國外,中央究竟如何因應?「誰都沒想過台灣史上出現徐榛蔚這樣的地方父母官,災難前後兩手一攤。」她呼籲,行政程序必須檢討,確保鄉鎮公所能落實緊急任務。
同時,吳靜怡也提醒,花蓮堰塞湖潰堤災後,網路上充斥大量斷章取義的短影音,將賴清德總統勘災時的互動片段惡意放大,藉此轉移社會焦點,掩蓋地方政府在疏散程序上的失當。她呼籲國防部應調查是否有境外勢力的網軍參與其中,「到底是誰在利用天災人禍堆疊民主信任的潰堤?」
對於救災現場湧現大批民眾自發加入,吳靜怡表示,休假日一天就出現近 3 萬人次湧入災區,估計志工達 1.5 萬人。中央架起「志工指揮中心」紅布條後,終於補上地方指揮不足,讓救災逐步走向分工化。她強調,台灣人有愛心,但不應讓政治操作攻擊到罹難家屬、村長、鄰長,「相關事件已啟動調查,相信會還給花蓮人一個公道。」

花蓮縣長徐榛蔚。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