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引發高度關注,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警告,壩體內仍滯留近2000萬噸水量,若發生管湧現象,恐會自小洞擴散成缺口,導致洪水傾瀉而下,造成新一波重大危機。

李鴻源指出,現場堰塞湖已下切80公尺,使超過6000萬噸洪水沖入下游災區。他在三立電視政論節目中強調,此時不應陷於「潰壩、潰堤、溢堤」等名詞之爭,真正的重點是如何協助居民儘快恢復生活。

全站首選:專家看盤》美股拖累 台股失守26000點 電子權值遭法人提款

他進一步分析,目前最理想的情況是遇到颱風,讓殘留土石隨洪水徹底排出,以免後患無窮。但同時,他也直言最令人憂心的風險是「Piping(管湧現象)」。由於土石層含水量過高,一旦滲水帶走細料,缺口可能逐步擴大,使堰塞湖殘存的2000多萬噸水瞬間宣洩。

李鴻源回顧過去處理乾土堰塞湖的經驗時說,通常能藉颱風警報估算洪峰抵達時間,並提前撤離災區。然而,這次馬太鞍溪的情況不同,剩餘土石結構仍不穩定,必須持續嚴密監測,避免再度引發二次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