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教授協會、台灣青年世代交流協會、台灣青年基金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等團體,共同於線上直播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24場(「認識中國」系列第27場),主題:「解析中國對台的隱形戰線以及台灣在全球民主陣營的位置」。

主持人、中研院政治所助研究員顏維婷開場指出,中國不只想要併吞台灣,還想透過「一帶一路」和「戰狼外交」輸出威權體制到其他國家,挑戰冷戰後的美國霸權。除了軍機擾台之外,中國也以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培養在地協力者等方式來滲透台灣。

全站首選:亞錦賽台灣3轟、高偉強好投 扣倒香港預賽全勝

文化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蕭督圜表示,2014年香港的佔中運動碰觸到中共的敏感神經,因而加強控制香港,同時強化對台統戰。當時是馬政府執政,正好開啟中港澳的大交流時代,制度化統戰行動包括舉辦針對不同群體的兩岸論壇、提供台灣青年到中國就學就業的優惠待遇等。蔡政府上台後,台灣人的戒心升高,因此中共對台的統戰模式轉為非制度化,其中最顯著的是「培養在地代理人」,吸收網紅和意見領袖,分化台灣社會;其次是「紅色滲透」,投資台灣企業甚至控制產業鏈;第三是「認知作戰與銳實力」,將黑手伸進台灣媒體,影響社會輿論;第四則是「灰色地帶行動」,透過試探性、擾亂性的行動來挑戰台灣的法律與主權。

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古明君分析,宗教是全球性的社會連帶,有利於中共將觸角從境內伸向海外,因此習近平設法透過「宗教中國化」的方式增強中共對其他華人社會的影響力。台灣當然是首當其衝,包括兩岸佛道教的遶境、進香、交流研討會、書籍編輯出版甚至獎學金捐贈,中國在地方和中央都設有專門統戰窗口管理,以便直接接觸台灣的基層草根群眾,建立交流網絡。古明君發現,中國神尊來台時的團隊成員往往夾帶官方媒體人員,將影像配上「台灣民眾心向祖國」等有利統戰的論述,再大肆傳播,投射「銳實力」。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控制台灣宗教領袖赴中朝聖的簽證,懲罰表現出反抗言論和行動者,削弱他們在信眾之間的聲望。

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劉文解釋,灰色地戰略是在完全和平與全面戰爭之間的「三戰」。首先,中國不斷在台灣尚未參與的國際組織發動「法律戰」,宣稱「一個中國」原則;其次是「輿論戰」,透過境外資訊操弄的方式來宣傳中國的「和平」崛起、打擊台灣盟友、分化台灣內部的民主團結;第三是「心理戰」,除了針對軍事人員的收買和威脅,也要讓台灣一般民眾「放棄抵抗」。劉文說,值得注意的是,共機不斷擾台除了耗損我方軍隊的油料與巡邏力量,也有「麻痺」效果,讓台灣人民對戰爭發生的預期逐漸降低,而我們應加強對戰爭的「正確風險感知」,增強維持既有生活方式的韌性。

全站首選:賴清德、蕭美琴捐一個月所得!衛福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專案」明接受捐款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如何提升民眾的風險感知」、「如何分辨受到控制的意見領袖(KOL)」、「如何破除疑美論」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