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影響,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下午2時50分壩頂溢流,黑褐色洪水夾雜大量土砂如海嘯般傾瀉而下,迅速沖毀台9線馬太鞍溪橋,堤防潰決導致光復鄉市區一片汪洋。當地網友Lâu Thiat Uí在臉書發文:「我深愛的光復,村中心變成這樣,我的租屋處就在圖片全家旁邊……」他附上照片顯示,全家便利商店周邊已成澤國,馬太鞍溪橋斷裂斷絕台9線南北交通,影響光復以南瑞穗、玉里、卓溪等中南區居民。

Lâu Thiat Uí連續多篇發文,其中一篇「花蓮縣府當時認為有二樓以上的房子不強制撤離,現在水越來越大…已經到一樓頂,請民眾不要擅自出門,救難人員也得等水退才能進行救難,祈禱一切平安」;稍早再呼籲:「請不要再說什麼誰活該這種話,政治的仇恨應該停止,救災第一。看著這些熟悉的畫面,真的很難過」。

全站首選:不斷更新》加沙颱風來襲 花蓮、台東、高屏5區12鄉鎮、宜蘭8校9/23停班停課

根據Lâu Thiat Uí臉書自介,他畢業於台灣大學,曾擔任中研院政治所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訪員。他發揮所學專長,指出馬太鞍堰塞湖溢流致災,沖斷馬太鞍溪橋等於阻斷花蓮縣光復以南(瑞穗、玉里、卓溪)對北花蓮的主要交通動脈,,橋斷後中南區民眾辦理公務須繞行光豐公路或瑞港公路,但這些貫穿海岸山脈的替代路線地質脆弱,落石風險高;或須經台東北返,行政成本暴增。

Lâu Thiat Uí分析,馬太鞍溪橋被毀後,對民眾生活的衝擊巨大,南區居民須繞行台11線或台東方向,交通時間成本倍增;民眾若需轉診至花蓮慈濟或門諾醫院,交通中斷將嚴重延誤;中南區為花蓮主要農產產區(文旦柚、稻米、蔬果),橋斷使運輸成本增加、銷售時效下降;瑞穗溫泉、玉里赤科山金針花季,遊客流量因交通受阻大幅減少;學生與上班族每日通勤受影響,增加學習與工作不便。

Lâu Thiat Uí也提出短、中、長期解決建議,供中央、地方參考:
短期解決方案
緊急替代道路:強化台11線(海線)交通承載能力,增加臨時班次客運。檢視縣道193線、196線等替代道路,若可行則進行臨時加固。
臨時便橋/軍工橋:協請國軍工兵協助架設臨時便橋,恢復基礎交通。
設置臨時行政據點:在光復、玉里設立「花蓮縣政府中區、南區臨時辦公室」,處理戶政、地政、社會福利等民眾需求。
中期解決方案
果菜運輸支持:設置中繼物流站(如在瑞穗、玉里),集中農產,由公部門補助運輸成本,安排專車北送。引入冷鏈車輛確保品質,降低繞路耗時帶來的農損。
醫療支援:加強玉里榮民醫院、玉里慈濟醫院醫療能量,設置臨時急診轉診補助。增加空中後送(直升機)使用頻率。
長期建議
交通建設韌性:新建雙線橋梁或替代道路,避免單一橋梁成為斷點。考慮結合鐵路、公路雙軌輸運,降低天然災害風險。
行政重心分散:設立「花蓮縣中南區行政中心」常設單位,不只災時啟用,平時也能減少區域落差。
災害預警機制:加強堰塞湖監測與河川上游邊坡檢測,避免再發生橋梁被沖斷的事件。

稍早行政院發言人對外說明,閣揆卓榮泰已指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合相關部會,協助花蓮縣政府採取緊急應變措施,全力救援受困民眾。至於後續如何協助民眾渡過難關,將俟風雨緩和後逐步開展。

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溢流釀災。網友PO出租屋處,光復鄉市區一片汪洋。   圖:翻攝「臉書」Lâu Thiat U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