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19日決議,自10月1日起調整民生電價,平均漲幅0.71%,影響逾1400萬戶家庭;但有平面媒體報導,「民生電價下月起漲3.12%,業界憂物價恐漲」數字明顯差異,引發外界誤解。經了解,2個數字其實都有在審議委員會決議中出現,0.71%為全國民生電價總額平均漲幅,低用電戶(月用電330度以下)月增電費約20至70元,佔9成家庭;高用電戶(700度以上)則因級距單價調高,漲幅達3.12%,月增恐逾千元。

電價調整因台電連年虧損,負債比逼近9成,需反映燃料成本上漲及綠能轉型支出。審議會為減輕民生負擔,凍漲低級距(330度以下)電價,僅調高級距單價。月用電331至700度漲約1.5%,月增50元內;700度以上則漲3.12%,衝擊較大。台電估算,民生電費總額增幅壓至0.71%,遠低於無撥補情況下可能的5%。

持續更新:iPhone 17新機爆「刮痕門」 藏藍色災情最嚴重

漲幅報導差異源於計算基準:0.71%以全國總電費計算,涵蓋9成低用電戶影響輕微;3.12%則聚焦高用電戶級距單價調整,影響約5%家庭。業界憂心,高用電戶成本上升恐推升餐飲、製造業價格,物價指數或增5%。環保團體支持電價反映成本,促節能減碳,但籲擴大低收入戶補助。

台電自2016年低級距凍漲,累虧逾5000億元,2024年4月已調漲3%至10%。本次延續「低調高漲」原則,電價平準基金續支撐,2026年再檢討。民眾可上台電官網模擬電費,建議選用節能家電,降低調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