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週開展開,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吳聖宇表示,本週前期台灣進入偏東風環境,後半因季風低壓槽北移,台灣附近水氣增多,天氣會變得較不穩定,至於目前模式預報下禮拜可能靠近台灣附近的颱風系統,仍然要等到擾動逐漸發展起來後,觀察其發展位置以及預報的變化才會知道。

吳聖宇表示,隨著太平洋高壓脊往北抬,同時南邊的東風波動經過菲律賓進入南海後逐漸跟西南季風結合,新一輪的季風低壓槽正在建立,台灣開始進入高低壓之間的環境內,偏東風來到台灣附近,今天到週三(15-17日)隨著南海季風低壓的加深,台灣附近的偏東風還有更為增強的趨勢,迎風面的東半部,尤其是花東、恆春半島一帶可能不定時會有些短暫陣雨機會,西半部則仍有局部午後熱對流雷雨,降雨仍然比較偏向山區,平地則是以中南部靠近山區的平地受影響機會較高。溫度方面持續高溫炎熱,東風增強之後,大台北、西半部受到背風沉降增溫作用的影響,要留意局部極端高溫(36-38度或以上)出現的機會。

精選報導:今高溫炎熱恐飆破36度 午後雷陣雨擴大

至於週四到週六,吳聖宇指出,太平洋高壓會進一步往北、東調整,更為遠離台灣附近,季風低壓槽趁勢往北擴展,大環境風向逐漸轉為東南風,台灣附近的水氣將會進一步增多,甚至部分預報仍然有看到季風低壓槽內,在巴士海峽到台灣西南海面一帶可能有小型的低壓擾動發展並且經過台灣南邊後往福建、廣東沿岸移動的預測,整體天氣預期會變得更加不穩定一些,迎風面東半部(尤其花東、恆春半島)降雨會變得比較明顯,西半部雲量增多,白天熱對流雷雨的範圍跟降雨的程度也會擴大跟增強,有大雷雨出現的機會。

吳聖宇提醒,再來就是要留意台灣東南方、菲律賓以東海域另一個預報中的擾動系統的發展變化。這個可能在下禮拜靠近台灣附近的擾動系統現在還只是一個不太明顯的東風波動,不過隨著季風低壓槽建立並且往東延伸,逐漸會跟這個東風波動連接起來,給予它發展的條件,因此預報資料大多認為接下來幾天它會有緩慢增強的趨勢,到了週末期間(20-21日)就有可能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是颱風,如果季風低壓槽建立的越明顯,這個擾動發展的速度也可能會越快,由於擾動增強的進程往往都是非線性的變化,預報模式也不一定能抓準發展的速度,因此未來這幾天可以多加留意它發展的變化程度。

吳聖宇分析,未來幾天這個東風波擾動會逐漸發展,同時也會慢慢向西移動,後期因為高壓再度西伸增強,因此預報資料大多認為會這個未來的颱風系統可能在下週二到週四(23-25日)之間最接近台灣附近,並且經過台灣以南然後向西進入南海再進一步趨向華南沿岸,不過它接近台灣的程度還很難確定,仍然要等到擾動逐漸發展起來後,觀察其發展位置以及預報的變化才會知道,如果前期擾動發展的位置越偏北,那麼後期西進的過程就有可能會越靠近台灣陸地,這是再來要密切觀察的重點,發展起來之後應該很快就會明確,但是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仍要持續觀察。

最後,吳聖宇強調,本週之內應該都還不會有颱風的威脅,要有颱風也是下週的事情,而且影響的程度還不是很明確。不過後半週降雨會增多,主要是來自季風低壓槽往北擴展、水氣增多的影響,天氣會比較不穩定一些,槽內擾動的變化可以持續關心,但是先不用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