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新冠疫苗接種策略迎來重大調整。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去年長者施打率僅2成,顯示多數人仍對疫苗猶豫。今年將改採分階段施打,優先提供高風險族群,6至49歲則須自費,意味全民公費施打正式劃下句點。
新冠病毒並非尋常感冒,可能併發嚴重肺炎或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有致死風險。國內一份最新的「新冠全民認知大調查」也佐證了這個現象,調查結果直指高風險群體中,存在著極高的新冠疫苗施打猶豫比例,也讓防疫推展艱鉅挑戰浮出水面。
為提升防護力,疾管署今年將延續「左流右新」接種策略,鼓勵民眾同時接種兩種疫苗。羅一鈞說明,目前已儲備了近300萬劑的疫苗量能,包含277萬劑的莫德納LP.8.1疫苗與22.5萬劑的NovavaxJN.1疫苗,合計共299.5萬劑。
他指出,去年此策略雖在開打初期讓接種率較同期成長超過2倍,但對長者族群的催種力道顯然有限,最終未能突破2成的覆蓋率,離原訂的40%目標相去甚遠。
與往年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施打對象不再擴及全民。羅一鈞說,國際趨勢皆以「高風險群優先」為準則,我國也規劃10類對象。10月1日起,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兒等9類族群優先施打;11月1日再放寬至50至64歲健康成人,其餘6至49歲民眾則需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