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報導,英國駐美大使曼德森(Peter Mandelson)6 日在一場有關英國「脫歐」後外交前景的演講中強調,若中國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勝出 :「我們的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強調,唯有與美國建立新的科技夥伴關係,西方才能避免被中國主導。
曼德森聲稱:「只有美國具備與中國在科技上競爭的能力、財富和決心。」他將構想中的英美科技協議比作冷戰時期的安全合作,呼籲整合雙方資源,「以在全球科技競賽中保持領先」。
精選報導:謝步智觀點》這才是真正司法獨立! 川普「這3大」重大政策接連被法院打臉
《金融時報》指出,曼德森去年 12 月受英相斯塔默任命為駐美大使,過去曾批評保守黨政府對華態度「不理智」。如今口徑轉變,凸顯斯塔默政府在中美對抗下,試圖藉「英美科技同盟」重塑大西洋關係。他並暗示協議可能涉及 AI、自駕車、通訊、核能與國防創新等多領域。
然而,這樣的合作也恐附帶美方要求,迫使英國在供應鏈上排除中國。曼德爾森僅以「二分法」回應,表示在非敏感領域可合作,在戰略領域則須競爭。當前的爭議焦點之一,是英國是否允許中國大型風力設備商參與北海風電場項目,此舉已引發美方「擔憂」。

中國方面則嚴詞反駁。中國商務部表示,所謂協定隱含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但「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中方將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單邊主義與霸權行徑。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亦強調,中英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主要經濟體,雙方應加強合作,營造健康穩定的關係氛圍。他呼籲英方「樹立正確認知,營造良好政策導向」。
在川普政府籌備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推動「科技同盟」之際,曼德爾森的言論無疑把英國綁得更緊。但這種「綁美制華」的策略,是否真能如冷戰時期那樣塑造新格局,外界仍存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