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罷免失敗之後,由卓榮泰主導的16個正副首長的內閣大改組,其中最大亮點是運動部長李洋,是一位拿到奧運羽球雙金選手。他在受訪時強調,在心態上自己已做好準備,一定會發揮200%的努力,讓台灣體育更為強大,這點非常激勵人心。事實上,內閣改組換多少人,不是民眾關注的焦點,重點在於政績的提升,這才是關鍵。與此同時,民進黨好似要抓罷免失利的最後一個戰犯,那就是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非得立即把他弄下來不可,好似沒有如此,這場改革無法啟動似的,事實上,可以把黨團總召交接視為「世代交替」的起點,那豈不是更為圓滿,用粗暴的政治手段處理,對民進黨的形象好嗎?
這次行政院內閣進行改組,展現賴清德政府重整旗鼓的企圖心。然而改組也不是萬靈丹,必須提升政策績效才是重點。目前民眾最焦慮的問題,在於台美關稅問題、物價高漲、房價失控、能源的脆弱不穩定,還有中南部災後重建的進度。如果說內閣改組在半年內,無法交出亮麗的成績單,那這場改組就會被視為是一場「政治煙火秀」,民眾對賴政府的失望,只會更為無感和加深。
持續更新:遭批內閣改組「小風吹」 卓揆:給我們時間,我們有信心
事實上,這次改組有派系與專業的考量,有派系作為靠山的首長「不動如山」,例如內政部長劉世芳、從僑委會副主委阮昭雄轉任準行政院副秘書長,他與卓榮泰同樣是謝長廷系統出來,目前隸屬於湧言會,其遺缺留給同是湧言會的前民進黨發言人李妍慧接任,此舉引起非議。
在改組中,也有其他閣員是不錯的亮點,例如一公布就有好評的準衛福部長石崇文,被醫藥界稱許為EQ超高,並讚是「理想人選」。另外,準經濟部長龔明鑫也提到未來施政聚焦三大重點,包括強化國家經濟基礎建設、協助傳產與中小微企業、推動科技產業全球布局,要落實賴清德總統提出經濟日不落國願景。還提到能源、治水預算,總算有讓人感到接地氣,但這願景還是要執行落地才行。
根據昨天美麗島電子報公布8月份最新一份民調顯示,民眾對國內經濟情勢普遍持悲觀態度,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經濟「不好」;總統賴清德的信任度與施政滿意度也陷入低點,不信任高達55.1%、不滿意突破6成,可以說創下歷史新高。
這對於才上任1年3個月的賴清德來講,無疑是重大警訊,如果半年內政策不做出突破改變,等於提早向明年2026選舉舉白旗了。
因應罷免失利的新民意,先是黨秘書長林右昌辭職下台負責,再來內閣局部改組,接著要抓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來做最後祭旗,好似沒有完成這儀式,就不叫「改革」。
民進黨一向強調「國會自主」,但如果是國會自主,怎會由新上任的黨秘書長徐國勇找來派系領袖商議,發起連署改選總召呢?然後總統也發聲說「在這個情況之下,如果黨團做改選,我相信會更符合社會期待」。
不是說,由國會黨團自主嗎?為何黨秘書長可以有這種下指導棋的行動,身為黨主席兼總統的發言如此,這是國會自主的表現嗎?把柯建銘視為最終戰犯的黨職與公職,是否要先將石頭丟向自己呢?
大罷免行動的戰略如何?執行過程中,無論是府、院、黨、黨團有無討論,有無共識,既然是有共識,如何階段執行,應該都有角色扮演或各自執行的目標,最後失敗,怎會是國會黨團總召變成被絞殺的唯一對象。那請問行政長和總統都沒有大戰略的失誤,在這場罷免運動中,國會黨團其他人都是無辜的小白兔。
最近幾天,看到民進黨對柯建銘的鬥爭,簡直讓大家開了眼界,事實上,柯建銘帶領民進黨團在立院的奮戰數十年,有功有過,大家有目共睹。以目前政治氣氛,當然也可以請他離開總召職務,但對於一個對黨盡心盡力的老臣,用這種粗暴方式對待,是否是有智慧的作法,值得商榷。的確沒有人是在哪個位置是無可取代的,但如何處理也是一種政治,這也是黨形象累積的一環,社會大眾也等著看。
因此無論是 16個人的內閣改組,還是國會總召的世代交替,最終的檢驗標準還是在於政績的呈現。政治姿態可以做的漂亮,但民眾半年後若看不到物價穩定、能源明確、災後重建進度、居住正義改善、青年問題獲得解決,就算人事改組如何到位,都是毫無意義的。
此刻卓內閣是否掌握改革契機,黨團也把人事更迭作為「世代交替」的契機,這些都決定民進黨在 2026 與 2028 的成敗。

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將於28日行政院會後,率新閣員正式亮相,向國人報告「AI行動內閣2.0」的新隊形,出席新閣員人數高達10人。 圖:翻攝行政院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