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高級官員謝爾蓋·科羅特科夫近日向俄媒《塔斯社》透露,下一代隱形戰鬥機計畫 Su-75 已進入開發的高級階段。他強調,新機型的隱身性能將顯著提升,甚至「幾乎對雷達不可見」,有望滿足俄羅斯空軍對先進戰機的高標準需求。

不過,外界普遍將 Su-75 拿來與美國 F-35 以及中國殲-35 相比較,專家分析後卻認為,俄方新機恐怕難以與殲-35 正面抗衡。

現正最夯:菲律賓願與中國討論旅台菲人安全問題 年初開始商討應急撤離計畫

分析指出,首先在態勢感知設備上,俄羅斯存在明顯缺陷。無論是 Su-57 還是 Su-75,都缺乏氮化鎵主動相控陣雷達與分散式孔徑系統等關鍵裝備,難以在現代空戰中搶佔先機。相比之下,殲-35 配備更先進的感知系統,能在複雜環境下快速探測、識別目標。

相比之下,中國殲-35 配備更先進的感知系統,能在複雜環境下快速探測、識別目標。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國平視野

其次,在空對空飛彈技術方面,俄羅斯亦已落後於中美。美、中兩國持續加大投入,使其飛彈射程、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相較之下,俄製飛彈更新緩慢,恐在超視距空戰中陷於劣勢。

第三,俄羅斯長期受到加工工藝粗糙的困擾。隱形戰機對機身平滑度及蒙皮貼合度要求極高,但俄方在此領域難以突破。例如 Su-57 的雷達反射截面(RCS)仍高於中美戰機,專家認為 Su-75 想要追上殲-35 的隱身性能,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此外,Su-75 在資訊化、人工智慧應用上亦遠遜於對手。殲-35 能與其他平台進行跨域聯網作戰,發揮體系作戰優勢;反觀俄製新機可能只能在孤立條件下運作,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儘管如此,Su-75 憑藉單發設計與相對低廉成本,或仍能在出口市場吸引部分追求性價比的國家,包括印度等潛在買家。但就整體性能而言,專家普遍認為,它與殲-35 仍存在難以跨越的代差。

外界普遍將 Su-75 拿來與美國 F-35 以及中國殲-35 相比較,專家分析後卻認為,俄方新機恐怕難以與殲-35 正面抗衡。圖為美軍F-35戰機。   圖 : 翻攝自地球往事